文章

虛幻的真相

shattered_glass

在看《 星戰三 》前,看了少年黑武士 Hayden Christensen 主演的另一套片《玻璃真相 Shattered Glass 》,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Stephen Glass 為 The New Republic 寫專欄報導,蠻受歡迎,與同事之間也相處融治,前途無可限量。但一篇「Hacker Heaven」將他的事業扭轉了。

另一本網上雜誌 Forbes 看見了 Stephen 的文章,想做一個跟進的報導,但根據其文章的內容裏面提到的人、軟件公司、地址等等,完全找不到資料,也找不到聯絡人,有的只是電話留言、假網頁、假聯絡。在與 Stephen 對質時, Stephen 也覺得很不對勁,覺得自己被資料源耍了。但在當時的主編 Chuck 的查證底下,發覺更不對勁的是 Stephen 本人,因為連所謂的資料來源,都是由 Stephen 自己虛構出來的。結果,原來 Stephen 任識所寫的 41 份文章中,有 27 篇是完全虛構的。

會有這種事,是因為在整個審核系統中,有著漏洞:有些資料來源只可以由作者自己證實。但為何一本 The in-flight magazine of Air Force One 這樣有影響力的雜誌,可以讓 27 篇完作造假的文章發出來,而又不被發覺? Chuck 一語道破:He handed us fiction after fiction, and we printed them all as fact. Just because we found him entertaining. 因為 Stephen 和他的故事也很有趣,連真實也被隱藏了。

Stephen 在公司裏人緣不錯,而在剛剛上任成為主編的 Chuck 又得不人心,所以形成了一種對人不對事的氣氛。在 Stephen 的造假風波上,公司上下人事變得複雜,不單單是將 Stephen 革職就可以了事。可幸的是, Chuck 在發現 Stephen 一直所作的假文章時,就當機立斷,要他離職了。而公司的同事,也明白到出版社的首要責任,就是要準確報導,而不是為了取悅觀眾而將事情戲劇化,加鹽加醋,甚至是造假。

在故事裏,造假的只是 Stephen 一個人,但看看我們的那些 X 周刊,根本就不用對所謂的資料來源著緊,一張鬆郁濛的照片,可以加上一個娛樂性十足的故事,基本上就是看圖作文一樣。目的就只有一個:盡量嘩眾取寵,爭取銷量,為的只是逗樂讀者。而更可悲的是,我們對此還竟然是照單全收,我們付錢去看爆內幕、爆醜聞,去養活了這一班作家。

有人說,相比起來,網上流傳的消息更不可靠,因為人人可以在網上發佈消息,而根本不會考慮到所謂的消息是否真確。所以 Blog 所發展出來的草根媒體,其真實性又是否可靠?的而且確,流言非語的確滿天飛,但 Blog 的特質,在於多人也同時在監察,流言很容易被擊破和修正。由於互聯網的強大,人們已可以從多方面獲得消息,而不單單只能從一、兩個消息源來證實事件的真確性了。

而另一方面,身為讀者,也要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照單全收。經過自己的思考,才可以看得更清楚。

回說電影,在故事舖排上事件循序漸進,除了說主要的「Hacker Heaven」事件外,還結合了 The New Republic 當時主編更替,滲入了辦公室政治,增加了故事的張力。而 Hayden Christensen 的表現也相當出色,將 Stephen Glass 演得恰到好處,演出 Stephen 的風光和失意,有說服力。

而現實生活的 Stephen Glass ,在離開了 The New Republic 後,輾轉之間,在 2003 年出版了小說《 The Fabulist 》,故事內容正是講述一個虛構自己新聞故事的記者。

推薦大家一看!

回應

  1. 最近Wired 也有類似的事件,一名自由記者被指報導有問題,過她不是全篇捏造,是某些報導內的訪問人士未能查核身份,現在還在查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