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工程師的良心

科幻先生海箂因 (Robert Anson Heinlein) 有一本叫 《夏之門》 (The Door into Summer) 的作品,是一個蠻有趣的時空交錯故事,但故事主角戴維斯的工程師良心,卻叫我看得佩服。

戴維斯很有才華,熱衷於發明研究,戰後在一家廢置工廠做自動化機器人起家。他發明的主要是在家裏用的機器人:擦地板用的幫傭姑娘、洗窗華利等等這些專用型機器人,後來他還開發通用型號的管家法蘭克。他相信這些機器人能夠解放婦女於家務之苦。

他堅持,這些機器人應該是一般家庭可負擔的,所以新發明往往會等到開發成本足夠低時才會推出市場。

他在開發時,除了確保機器人運作正常之外,也堅持機器人應該要耐用。但他知道,功能越複雜的機器,就越容易會壞。他不想人們在用壞之後,便要將整部機器拿回廠修理,然後又要付一大筆修理費什麼的,那很不方便,也不划算。不過機器人的確比較複雜,人們很難自行修理,所以他想到將機器人設計成每個部份可被輕易切換,哪一部份壞了,人們自行動手換掉就可以了。

他的生意人拍擋見到他的新發明後,往往便想盡快推出市場。但他因為以上堅持,往往要將開發時間再拖長很多,等到他認為品質夠好,價格夠低,零件可換的時候,才會上生產線。他的生意人拍擋對此常與他吵架。

儘管如此,他的發明還是很受歡迎,給公司帶來可觀的利潤。這時他的拍擋有個提案,將公司賣給某大機器人公司作子公司,增加研發和生產線,並加快產品開發週期。戴維斯可以做開發部的領導,不理行銷的事。如此,公司做大後便能賺更多的錢。

但戴維斯想到當公司變成這麼大的時候,他一定連設計桌都碰不到。所以他的意見相反,他認為公司應該縮小,也不應寄人籬下,而是獨立出來專做研發,將生產和銷售都給其他公司去做,自己只收權利金就夠了。錢不用多,夠就好了。他深知坐食山崩的道理,而且過份成長只會阻礙創意發展,令他不能做想做的事。

試想這種堅持做小不做大,做平不做貴,做長不做短的心態,在現在大概也很難找到。公司成長得快,做到跨城跨國,經常推出「高端」產品,但產品周期卻短得出期。大力鼓吹消費,卻平台鎖死,消費者的選擇似有還無,只有不斷升級偱環。谷價生產,不設庫存,生產線草菅人命。當我們驚覺問題所在時,卻已是覆水難收,因為無形的剝削架構已然成形,掣肘著每一個人。

延伸閱讀: 富士康與舊電池

回應

  1. 海萊恩寫的雖是科幻,可那只是他的包裝。
    他更多的是寫當中的人性。
    夏之門中主角有一句很感動我的說話。
    當他要再次冬眠前,把他所有的設計都交給了新認識的律師。
    律師便問他:「你不怕我好像你上一次那樣,把所有東西都據為己有嗎?」
    主角便說:「人活下去,總是要相信別人的。」
    就算十一道門都是通往冬天,可是第十二道門總會通信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