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 – 英語的秘密家譜

the-secrets-life-of-words

這是一本歷史書,不過用的是語言角度,由察看英語詞彙,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化,看出地方歷史,流行文化,有甚麼思想、新意念、新事物出現。英語本身有很大部份是外借字,當中反映的是英國文化與其他文化如何混雜在一起,背後有侵略、被侵略、征戰、經商、殖民的種種歷史痕跡。

我本身不是愛看歷史書的人(所以歷史感也很差),尤其當歷史書寫得像教科書時,便會水過鴨背,不幸地這書給我這種感覺。這書用時間大概地分篇,模式是「到XX時期,有這些新字 …」當然也有解說些新字出現的原因。個別地看某些字的來源是有趣的,但當這資料未能串成整體的時候,便很難有一幅大略圖畫。作者在組織大圖畫方面是有下一些苦功,當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想法,奈何是他要說的事即使只單單注視詞彙發展,也是非常浩瀚地包天包地。書裏包含了英格蘭被入侵、對外貿易、文學興起、民族意識抬頭、向新世界擴展、文藝復興、與美洲的分裂、法國革命、工業革命、科技時代、全球化等等主題,不易組織。

粗略地看英語本身,會由看英國發展,變成看世界發展。英國跟其他地區之間各種恩怨情仇,自然令其詞彙充滿外借字,而英語本質又很能跟其他地區的語言融合,至使英語有了一種彈性。在這語言變遷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地人自我認同的糾結,一方面對於借字描述新事新物有一種新鮮感、玩味、時尚感,另一方面卻對新字看成一種入侵,有一種「本土」意識。然而,當英語越來越變得全球化時,其本土色彩也不免漸漸褪色,也就是說,英語跟其根源,越來越沒有關係。想起之前蕭Sir開「英文由F字學起」便有類似爭論,即學英語若為溝通,說得口音準不準實在無所謂。蕭Sir的回應是,學純正口音是為興趣,不單為工具。

語言的變化,也反映權力的變化。以前講的是國家民族,現在是商業金融。書中引用另一本書:「一百年前,創造新字詞的是詩人、大使和國際間老於世故的人……今日則是資訊科技專家、管理顧問和金融業者」。

書中令我印象較深的,除了英語本土糾結跟我們繁簡之爭有著相似之處外,是科技在當中使詞彙發生大變化,其中有印刷術的發明、工業革命、全球的網絡化。詞彙在這些時刻數量會爆發,百花齊放,發展之快將人遠遠拋離,非本土或放任派所能及。這帶來了解放,卻也造成疏離。

對於英語日後如何發展,作者意見是其發展還是會越來越廣,不過其發展「重心已經轉移,未來決定英語樣貌的權力很可能已不在英美手中,而是在印度和中國,尤其是邦加羅爾、北京和上海等新興經濟中心」。這是全球化的角度,從經濟實力去看語言發展。語言在科技旨數增長下更混合在一起,正如科技將本來已分裂的大陸物種又在拉在一起一樣,無論是生物物種或語言的多樣性,也其實正在急劇減少。我們保育物種,也保育語言,因為我們珍惜這多樣性當中所隱含的能力、智慧和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