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古騰堡星系

gutenberg-galaxy

記起聽網台主持討論到為何中國先有印刷術,卻為何未能像西方古騰堡這麼革命性?這是大哉問,主持當然亦無答案。這問題來到麥克魯漢,顯然就只得一個答案:表音文字這媒介不同於方塊文字,影響著我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古騰堡星系》描述人由口語進入文字和印刷的世界的各種蛛絲馬跡,他從大量的文獻去看那時候的人如何轉變。這書並不易讀,要對西方歷史背景有一定認識,並且以麥氏獨特行文,也不在乎要將理論解釋得清清楚楚。在他大量的引文中,有時會看不出與他立論之關係。或許這書是學術著作吧,也不求自己完全看懂,知個大概就好了。

從聽說文化進入文字世界,從麥氏的媒介理論看來,就是本來由各感官大至平衡的狀態,變成視覺主導,五官的比例不一樣了。因為媒介是身體的延伸,某一感官加強,就相對感弱其他的了。表音文字的特點在於將字義完全抽離,著重了整齊、劃一、線性、序等等特質,在印刷術的加持下,更引入可重覆性、大量生產、機械性,將任何事物分拆成一個個可以獨立以理性處理的程序,將整體分解。表音文字的抽離性質,使人能用抽像思維,這關係到西方理性、邏輯、分析、分類的誕生。印刷術強調個人觀點,導至西方的個人主義,以及在藝術上的透視法。在得到文字和刷印後,西方進入文藝復興,將以前的事物,以新的角度重新檢視、分析。

在口語時期的感官是比較實在和同時的,並不具線性、因果關係,知識以口耳相傳,所以沒有既定作者的觀念。就算進入手寫時代,抄寫員有時也會加入自己的想法,而當時的人即使是讀書,也一定是用口大聲讀出,而不是安安靜靜的。作者和讀者的關係始於印刷時代,個人觀點被看重,也開始可以以視覺進行思考,抽離因朗讀而生的其他感官感覺。由這時問始,知識觀點變成可以上架的商品。

故事還可以繼續引伸下去,印刷術將方言變成大眾媒體,變成封閉系統,同時創造現代民族主義齊一式的中央集權,民族國家主義開始出現。個人與國族的概念同時發展,互相矛盾,也發展至於後來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印刷當然也帶來商業的發展,會計記數是表面,更重要的是市場那種機械式自我調節概念。機械和可重複當然也帶來工業革命,是人類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水嶺。

麥氏這種主張表音文字帶來不同的心靈思想,在後來被稱為「字母效應」,認為西方整個文明發展至此皆因表音文字,其所對比的是中國的象形文。不過也有不少人批評這種說法太過決定論之餘,也忽略了方塊字不是全然象形,也有組合字音的成份,例如我們都知道的會意、形聲等等。

這書寫在《認識媒體》之前,已經在預言電子時代(電視、電波)會讓我們重回部落,世界變成全球村,其基礎仍是媒體是延伸,延伸改變感官比例,影響我們的心靈和下意識,這至今仍是相當犀利的看法。麥氏對於這些發展並沒有道德批判,只是提醒我們要有所意識。然而面對科技,我們其實頗為無力。我們的 Next Big Thing 清單上有 VR 有語音AI,也是直接改變我們感官延伸的東西,當中影響或更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