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超牢記憶法

make-it-stick

這書名會令人以為這是一本工具書,她也的確有點工具成分,但主要還是說近年科學研究有關記憶與學習的成果,摒除我們對於如何學習的一些錯誤觀念,說說真正可以有所幫助的方法。主要的觀念是:越要花努力回想的東西,我們記得越好。

這與我們常以為的只要努力專注不斷重覆,就可以記到學到的印象有不同的地方,雖然也是有重覆的成份,但不斷的重覆其實並沒有對我們的大腦形成記憶的挑戰,在短時間內我們會記到,但過了一陣子就會忘掉。要形成記憶挑戰,就必需在我們快要忘記的時候,嘗試提取記憶,大腦努力回想,能加強記憶廻路。

因此書中綜合各方研究所介紹的方法有:間隔練習、在不同主題間交錯練習、記憶提取練習等等,再引伸出如闡述法、生成法、反思法等等需要我們用腦力回想的學習。這些都需要我們的腦力大於努力,只要將學習物資好好地整理,以不同的間隔提取記憶,便能記得牢。之前讀過一本《用功知道》,介紹一個學習卡道具,可以依熟練程度安排自我測驗,也與此些方法有相同之道,本書亦有介紹。

其實一個簡單的間隔練習方法,就是自我測驗。書中記載一些學習班,以很多的小考取代兩個大考,結果學生成績都有所提升。在這裏,我們用測驗用作記憶練習的工具,而非考核資格的標準。不過這些小考若不佔分數的話,則學生又會懶得去做,所以最後還是需要計分的,當中比重需要拿捏。問題是多年來我們對於考試文化已極之厭惡,就這樣子說增加更多考試,想必引起很多反彈。

交錯練習在不同主題間跳躍,除了有間隔練習的好處外,還可以令人在同一大主題上接觸不同的情景,讓大腦形成思想模形,這對於掌握專業技能如駕駛飛機、做手術等時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往往需要面對多變的情景,除了要記得重要資料外,還要能辦認跨情景的共同模式,讓他們可以對應。問題是對於學習者來說,他們在短期內會覺得學得很慢,認為不掌握到一個技巧到熟練,又要學另一樣,會覺得沒甚進展,但事實上長期效果是更好的。

回想、重組記憶等等,也令我們施展腦力,使記憶更深刻。書中有個例子是讀醫科學生,要讀很多很多資料,他使用的方法是先過濾重要的,然後「慢讀」:每讀一段就要停下來,回想一下自己剛剛讀了甚麼,整理重點,這也令他的學習變得有意識,更能組成脈絡。

本書也提到記憶宮殿的方法,就是以想像一個場景,將場景上的物件用作記憶線索,串成一個故事。這是極有效的記憶法,但常被人垢病其沒有真正了解,那些記憶比賽也大多只是記憶彼此沒有關連的事諸如數字、牌等等。這是事實,但卻不掩這工具的好處。作者建議,在一個已然有通透了解的主題上,可以應用這記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