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機介面

mmi

對於我們使用電腦,最主要都是用手和眼,然而再進一步,就可能是通過人機介面,直接由我們的腦部,傳送訊號到電腦。這個情形,在不少的科幻作品都可以見到,例如《攻殼機動隊》裏,因為電子腦的盛行,所以大家都可以用腦袋直接通訊。而且,在腦裏有直接有一些介面影像。

先不說無線網絡,就人機介面而言,我們現在用的都是螢幕、鍵盤、滑鼠,就總體的輸入「頻寬」而言並不多。現在的電腦都很快了,又能多工,所以很多時工作的效率,取決於使用者的輸入速度,和有沒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如果可以直接將腦裏所想的,化為電腦指令,連手也不用,的確會快很多。

而這一個應用,在現實中已經有例子了。 Cyberkinetics 一直研究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 ,於去年成功地使一個全身不能動的病人,透過 BCI 開電郵、電視轉台、開燈、玩電腦遊戲,和驅動義肢。在 Wired News – Patients Put on Thinkg Caps 一文,有影片可以看到整個過程是如何。

不過,對於人機介面來說,第一個面對的,就是「裝置」的問題。科幻作品通常都以將人機介面的裝置,弄成是要將機械部份植入身體,插進電線。對於要「改裝」身體,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除非有很大的好處,否則都很抗拒這樣做。這樣做間接上來說,就是由 Human 變成了 Cyborg 。將機器植入人體,在概念上只是幫身體的功能升級,但對於人類來說,卻不免會有身體機械化的憂慮,思想人類本質改變的問題。

植入腦部的裝置,主要是用來收集腦電波,而用身外的方法,收集到的腦電波,是否夠用來分析思想的指令,則仍是未知之數。如果可以不用植入裝置,則可能會更被大家所接受。不過,如果我們的思想可以用機器從空氣中取得,大家又是否覺得很沒有安全感呢?

人機介面,除了裝置的問題外,還有就是分析腦部的運作了。直到現在,科學對於我們的腦部研究,還是未夠深入,有很多未知的地方。所以要了解腦電波,當中所隱含的訊息,其實就像是要為一個封閉系統作支援一樣,要花很多功夫研究。而在人機介面下,或許我們要訓練出另一種的思維技巧,去控制電腦。

相關新聞: Patients Put on Thinking Ca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