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驢子走上來了

在網路上 P2P 的勢力越來越大, 這一篇報導 講的是,在上一年大概有一半以上網絡流量,是屬於 P2P 的。但是香港玩家最愛的 BT ,在外國卻有明顯下跌的趨勢:

A year later, peer-to-peer traffic in general continues to account for the majority of data traffic on ISP networks, usually between 50 percent and 70 percent of the total, the company said. But BitTorrent has been overtaken by usage of eDonkey, a rival with more power to search for content, but with similar speedy download features.

eDonkey 是 P2P 的老大哥,早在 BT 前已有很多人在上面交換檔案。比起 BT 來說, eDonkey 不夠快,介面也不簡單。可是 eDonkey 這個網絡,比起 BT 有更大的優勢,在於其搜尋功能。

BT 速度雖快,但用戶並不可以很簡單容易地做搜尋,十分不便。玩 BT 的人,通常都要「捕」討論版、新聞組,以取得「新鮮」種子。這種方法,要登記要積分才可以找到種子,實在很麻煩。

所以,有一些 BT 網站,作「公開式擺賣」,開個網頁將所有種子連結都放上去。可是因為太過公開了,這些地方很容易就會被執法機關搗截。所以到最後又會回歸到討論版、新聞組那些地方。另外, BT 是須要用 tracker 放種子和連接用戶,也是很容易被發現和搗截的。

另外一樣麻煩的地方,就是種子也講「新鮮」程度,也就是有沒有人在放。某些 BT 軟件的界面,做到好像一般的下載管理員一樣,某程度上鼓勵別人在完成下載後移走該檔案不再分享,這令到種子壽子縮短了,所以 BT 常常會有人要求 re-seed 。

eDonkey 網絡則自設搜尋功能,你可搜尋你的伺服器列表裏所連接到的其他人有什麼檔案。雖然 eDonkey 也要連駁伺服器,但只在連接用戶,伺服器端是沒有有關檔案的東西。因為易於搜尋,所以也不需要靠網站、討論區來運作。在介面上,上載下載分得很清楚,用戶通常都會將檔案庫存在上載區,也間接增長了檔案的壽命。 eDonkey 的 protocol 是公開格式,有很多免費用戶端可以使用,不用給如 Kazza 這些軟件裏面的 Spyware 所脅。

雖然 eDonkey 比起 BT 有不少的優勝之處,但就是慢,對於追求極速的港人來說,又如何能忍。加上祖國對非法網站打擊不嚴 (反而是對 Blog 有所控制…),所以還是有很多公開地可以找到 BT 種,依靠著這些網站, BT 的流量並沒有下跌。

BT 使用人數下降,可能代表了政府打擊 BT 的有效,但整體來說 P2P 的流量並沒有減少,只是遷移到其他地方而已。而且, P2P 的技術還會繼續發展下去,下一代的 Windows 便內置 P2P 支援來分享檔案了,而其他 P2P 也走向 Serverless 之路 (沒有中央伺服器,每個人都是伺服器)。看來業界要打的這一場非法下載的扙,還是困難重重。

回應

  1. 對,小驢是 BT 出現/盛行之前最紅的 P2P 網路! 不過感覺是完全「邪惡」的,至少 Linux 的 distro 近來都喜歡以 BT 發放;同樣情況沒看到在小驢身上發生呢。又,我想 BT 潮爆發前小驢已變成「純 protocol」了吧?客戶端的大部份都轉用「小騾」了,排隊機制比小驢健康得多呢。

  2. 我其實比較喜歡用edonkey/emule,因為bt雖然是下載快,但對硬碟的勞損亦不小。我通常都不是很性急,emule能找到的東西一般都不會用bt下的。

  3. edonkey 是祖先,所以在名義也得用「edonkey 網絡」才對,不過我相信大部份人都用小騾了… 小騾的 Web server
    功能,令到 p2p 不只在家中,而是任何地方。亦曾聽過一些如 mobile-mule 的東西,在手機上 p2p!這些都是 BT
    用戶端所缺乏的有用功能。

  4. 的確下載完就走就是BT最大問題,這是因為只要SEED幾個檔案系統資源就會急速下降了…不像ed或者winmx等古老p2p軟件可以share成千上萬個檔ed網路的client我使用mldonkey,就是貪其功能豐富的web介面,而且可以在linux上在背景執行,方便。其實bt軟件也有不少有Web Admin功能,如Azure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