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慕尼黑 – 千年恩怨,徒嘆奈何

munich

去看《慕尼黑》之前,其實不用擔心對以巴歷史毫不熟識,只要知道這兩幫人是世仇就足夠了,慕尼黑事件只不過是這段世仇裏的冰山一角。故事十分簡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復仇又復仇,永遠迴圈,萬劫難復。但影片本身沒有強烈的政治取態,只是以主角阿拿夫的角度,講在這段鬥爭之中如何受到折磨。

在十一名以色列運動員在慕尼黑被殺後,以色列政府組織暗殺小組暗殺策劃者。暗殺小組以阿拿夫為首,將目標逐個消除。影片上半部主打他們如何策劃和執行這一系列的暗殺,而下半部則講小組開始被反擊,成員一個個遇害,而阿拿夫就深受壓力,整天為妻女安全而擔心,寢食不安。他對於國家和自己的信念都產生了質疑,究竟自己做的是不是對的?

在技術上,此片保持了史匹堡的一貫水準,在故事、剪接、音樂、大場面控制等等都非常出色和流暢,故事一氣呵成沒有冷場,完全可以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在這一方面看,其實還是蠻典型的何里活格局,只是主題比較嚴肅。

雖然在各方面都有所交代,但無奈影片卻未能令人刻骨銘心的感覺。其以漫長的互相殺戮情節,令主角和觀眾對互相仇殺感到麻木。「怨怨相報何時了」相信是每個看完影片出來的人的第一個感覺,但也就僅此而已。

阿拿夫和一個巴勒斯坦人的對話中,談論以巴問題,講到巴勒斯坦人即使變成邪惡,也是由以色列人做成的。觀念根心蒂固,已不是理性分析可以解決。這一幕令我想起早前《霍元甲》品茶一幕,也是說得太白太明顯了點。

以巴雖然信念不同,但對於人民來說,實際上追求的同一個目的地:讓他們安定下來的家。那會有人想終日活在爭鬥不安當中?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去除無謂的觀念綑綁,才能有和平。電影道出了「怨怨相報」的道理,但也只有徒嘆奈何的份兒,未能再進一步說出其實大家最終都是為求安穩,殊途同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