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小風波大家都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這麼一句「森美小儀真正的錯誤,是在一個偽善、缺乏幽默感、以道德口號管治的城市開這個壞品味玩笑。」不談森小錯在哪裏 (也沒有什麼再好談,大家都看得非常透徹) ,我們是否真的在這麼一個城市生活?
看到這句城市的形容,令我想起「香港‧亞洲罪惡溫床」短片。話說那時香港有一段宣傳短片,剪輯各行各業各種人,一人一句唱好香港,片尾還曬出找專人設計的「飛龍」標誌。那時就有人對此短片進行「惡搞」、「二次創作」,配上完全唱衰香港的對白:「D翻版出得好新好快」、「呢度D友仔劈友好狼架」等等,與畫面配合得尤其精準,即使現在回看,也仍然令人笑破肚皮。
可是這段片惹毛了政府,他們對製作該片的學生做出嚴厲的警告,並指該片中的「飛龍」標誌侵權,考慮採取法律行動。而有關同學也立即將發佈的網頁刪除了。可是,你只要在 Google 上找「亞洲罪惡溫床」的話,便有成千上萬此片的連結。
其實政府大可以一笑置之,說句「有創意,但內容不好」就夠了,根本犯不著又警告又考慮法律行動。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缺乏幽默感」吧?其實有時多一點寬容,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還一個互相尊重。你給我自由創作的空間,我也會尊重你不會搞破壞。
很多時候,我們的社會/傳媒都傾向於「非黑即白」的二元道德判決:打機一定玩物喪志、上網上得多一定有病、漫畫一定毒害青少年。對於一些次文化,往往因為不了解,產生誤解和歧視。可是現實往往不是那麼簡單,試從多角度去看事物,自能找出價值和值得欣賞的地方。「罪惡溫床」也有抵死創意在裏面。
只容許主流文化存在的單一化社會是不會進步的,容納多元的社會,求同存異,才能百花齊放。民主社會,並不是只聽主流大眾那支笛,還要保障少數團體的利益,否則只是民主式的獨裁。
相關連結: 我最想非議的藝人
P.S. 寫得不太好… 脈絡亂了,請勿見怪
講得好!!!!!!!!
政府一向都無能,能有大改進的不做,只專注無聊的小問題.
"飛龍"標誌侵權,正是港府的作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睇唔順眼既人,點都搵到條理由砌你.
其實傾向非黑即白的,思想上基本上已經有某程度上的僵化。
當然,教育制度要人僵化才可過關。so例如大多數人根本不會有稍微的逆向思考。
寫得好!同感。
對梁文道昨晚的評論有點失望
非常同意.
時常在想. 對於那些人/組織說這是歧視.
那森林再來一個"最想非禮的男artists選舉就行了.
如果真的搞「最想非禮男藝人」,可能只是進入了怨怨相報的死結。問題是需要正視的,但並不是這樣起哄聲討,反而如果能引起大眾對垃圾X周的正視就更好了。
不過這篇文並不是想主力討論森小事件。
有些是候是真的缺了一點幽默感, 不好是不好, 卻又未至於十惡不赦的地步。
然而, 就算就算別人的抨擊過度了, 也不代表錯的事就變成了對。人們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那是別人的事。如果因為抨擊過度了, 就淡化了事件的程度, 甚至把過失推成社會的錯, 那也是不健康的。
這個平衡點也是十分難取的.
不過,可悲的是,現今傳媒及社會氣氛根本就欠缺包容.
做錯了,受到責罵也得到懲罰, 仍然繼續被痛罵(直至有更"爆"的新聞出現), 犯錯的人還可以改過自身重得新生嗎?
我不主張說成是社會的錯, 但我認為這乃是傳媒的操行及品德問題, 時而拿著道德的尚方寶劍去判斷事情的對錯, 時而以暴露的相片作招徠賣點, 主要的受眾為普羅市民, 還要是那群較低水平, 判斷力較差的一批, 他們的思想被影響不特止, 還有他們的下一代, 跟他們一樣不懂分青紅皂白, 一樣膚淺, 這樣,對香港整體社會也沒有幫助, 社會才出現這麼多"社會的錯".
> 然而, 就算就算別人的抨擊過度了, 也不代表錯的事就變成了對。人們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那是別人的事。如果因為抨擊過度了, 就淡化了事件的程度, 甚至把過失推成社會的錯, 那也是不健康的。
當然了,但一沉百踩,也不健康。怎樣做到健康,取得平衡,就是關鍵。
要求社會停止歪曲及漠視青少年聲音;繼續支持森美小儀!
http://www.petitiononline.com/vftyouth/petition.html
LY, 不知你看了這篇沒有:
香港獨立媒體:陳順馨: 我們要不要這樣的“非禮” 論述
最後的一段是這樣的:
最後﹐我呼籲支持兩位主持人的年青聽眾﹐不要把矛盾指向婦女團體﹐針對的應該是商台的管理層﹐因為停播節目及懲罰主持人的是他們﹐而我認為這種做法是傳媒管理層一貫不負責任的做法﹐把全部責任推到主持人身上﹐將事件個人化﹐轉移了市民的視線﹐目的在於逃避檢討傳媒機構在推廣性別平等意識上的責任。
上文連結: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120540&group_id=82
我也摘了這篇,阿藹那也有摘,會在下個網摘出現。
傳媒搞事,商台側側膊,才是問題。
不懂得包容,還自稱什麼勞什子國際都會,笑死人。
只不過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文化沙漠城市而已。
sidekick:
某程度上,在「森小風波」中,那些婦女團體也是輸家,所以我「認同必須提高大眾對性別平等的意識」。
Jacky:
這是我在另一文章的感慨:
傳媒監察政府,人民監督傳媒,政府監護人民,在這web 2.0的年代,面對兩岸三地傳媒異變,不同類型的「邱毅現象」、「森小風波」或「銅須事件」亦會相繼出現,如何平衡這微妙的三角關係,將會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也正是發展「維權運動」的新方向。
我找不到你說的以巴士阿叔為題的書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