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都有 HK Blogger Conference,怎麼說都應該支持一下吧!
對於年會的內容,我倒沒有太大期望,可能因為 blog 熱已過。現在太概又回歸到另一個平衡的狀態:愛寫的人會去寫,不愛寫的人大概也不會趕潮流了。有人說 Twitter/Facebook 令很多人都不寫 blog 了,有點感慨。但我反覺得這是好事,這至少令很多人都了解到自己的真正需要,找到適合的工具表達自己,與人分享。
我參加了星期六下午和晚間的時段,以下是各部份的感想:
(一) NGO 2.0
Miss Lee 和瘋腿都是在 NGO 工作 (綠色和平和樂施會),談到她們如何使用 Web 2.0 的技術,來幫助宣傳。從她們口中,大概可以感到 NGO 們既感到網絡的力量應可有為,但又只能瞎子摸象跌跌碰碰,像是綠色和平,這幾年便不停轉戰各種平台:Blog、Youtube、Twitter、Facebook,最近又要出 iPhone App 了。她們發覺如果要取得媒體關注,似乎一定要出現某些 buzzword,如前幾年是 blog、上年是 Facebook、今年是 iPhone,結果就是要隨波逐流,疲於奔命。
這當中不難看到出發點好像有點問題,本來網絡就是給公司、企業、組織等,一個與群眾直接對話的機會。以使用網絡工具而取得媒體關注,再爭取大眾眼球,好像就有點本末倒置了,也許是太過在意傳統媒體的作用了。
那麼要如何直接面對群眾?我覺得在乎「人性」二字。綠色和平會在 Blog 上寫一些比較嚴肅的文章,每每好像論文般說教,結果是人流慘淡。這大概是將給傳統傳媒的稿件,搬字過紙抄一份上 Blog 發佈?問題在於大眾會在傳統媒體上尋求一些權威式的資訊,所以題材嚴肅些大概沒問題。但一到網絡,發佈與讀者的關係就變成對等了,這種說教式文字,既不親切,又令人覺得太嚴肅,不自在。那要怎樣寫?試想像你會跟一個朋友怎對話?大概是談談你的生活、遇到的事、想法等等。如果覺得很難以一個「組織」角度去寫,不妨叫員工代筆,開宗明義就說「大家好,我是在綠色和平工作的 XXX,這次的 Blog 輪到我寫了,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件事…」,說的事也並非一定要正正經經,可以是活動花絮、籌備過程等等。讓讀者感到這個 Blog 的「人性」,才可以吸引到人訂閱。 (事先聲明:我只是說應該要這樣寫,但並不保證會有人流,因為這並非單一原因)
除了自己寫,搞 blogger 聚會也會有幫助,這當然是借助 blogger 本身的讀者群 (換做 twitter 的話就是 followers)。但活動要搞得好,人家有感覺才會寫,因此也應以「人性」對待,可不要當每個 blogger 都是記者。
另一個問題,就是 NGO 的老闆們都開始想將這些網絡活動,納入 performance objective,問題是不知怎樣量化數據,也不知如何訂立標準。Facebook 有幾多 fans?網站人流的增加量?善款數字?Twitter followers 人數?這方面我也不太清楚了,只知道以前一個 blog 要看流量、referrals 還算是簡單的事,但當你的網絡延伸到 twitter、facebook 時,訊息傳遞更短更快時,這個數就越來越模糊,甚至不可知了。
(二) 香港良知、尊嚴、是非心 博客創作活動
在這個活動前,見尹思哲時他也問到 blog 界會不會為記者被打這件事做點事。我的意見是:就直接幹吧!因為在網絡「搞事」的成本不高,可以由單單開一個 blog post 開始,自己想太多反而會失了時機。甚至,在心中一有這個念頭時,就寫個 blog post,到處徵求一下意見,整個活動的構思也可以在網上舉行。
在會上,他們談到搞這些博客串連活動,大概有一條方程式:blog、sticker、twitter tag 等等,不過成效如何則仍有很多因素左右。我想不得不承認,在香港這地方,題目夠不夠好玩諷刺,也是一重要因素,一如之前的「檸檬茶」和「傳聖火」般。
(三) 維基策略
這部分很亂,不知想講甚麼,只是叫人登記… 反倒是觀眾反應活躍討論維基事….
(四) DrinkaZine 與香港漫遊協會 (ITA)
這部份… 有點無厘頭啊… ITA 介紹香港好去處?半點沒有提到 blog?Drinkazine 大概地介紹一下如何用 blog 和 social media,但又沒有談到成效如何?Drinkazine 也推出一段時間了,我想知道網絡對其產品銷售有何作用,而不是賣廣告…
(五) 袁彌明
即使香港是一個很小的地方,香港 blog 還是各有山頭的 (連繋也很疏落)。袁小姐的 blog 我是知道的,但沒有訂閱,會與她互連的 blogger 也沒有訂,可以說是物以類聚的「自然現象」吧。她談到如何用 blog 寫文章外,用 Youtube 介紹美容知識外,還會用來這些東西自薦,取得化妝品代理。可見 blog 雖然沒有給她帶來直接收入,但卻開啟了她的事業之門。
(六) AliveNotDead
就是源自「四大天王」而開的藝人平台,以英語為主,但不只服務香港,目標是全世界的藝人也可以登記和設置 fanpage,跟 fans 交流。可能是有藝人支持的關係,所以好像都搞得很不錯。不過在場就有人在 twitter 投訴,這段時間太長了點。
(七) 香港投訴合唱團
第一次聽他們唱現場,但似乎不夠人呢,全男班。隱若聽到一個在唱和音,真的辛苦了。感覺要再多練習啦… (不過說到底也是業餘的,慢慢來吧) 還有可以為歌曲加點變化,一直唱還真的有點悶,幸好歌詞也有夠搞笑。
之後跟在場觀眾一起唱,我跟星屑就看著同一張歌紙來唱。通常這些大合唱的時候,我會搏懵唱得好大聲,結果卻引來一位浸大記者 (應該是學生吧) 完場時訪問對投訴合唱團的看法,這個時候當然拖星屑下水!結果,星屑說啊說啊就完成了八成的訪問了,哈哈!
(八) Blogger 是否需要申報利益
這個題目相信是接續不久(?) 前一些 Blogger 與公關的討論,但我覺得如果著眼點仍然是 blogger 會寫好還是寫壞之類,就沒有甚麼好討論。正如我之前的文章所說,寫好寫壞我想大家(blogger和公關) 都有共識了,反而「寫不寫」才是我那時關心的問題,而我那時的答案是「想寫就想」,現在也一樣。
現在給我的感覺是大家計算太多,其實簡單想想,整件事在甚麼情況下運作得最好?是大家都是「真」的時候。企業、公司真心聆聽客戶需要,Blogger 真心分享心中所想,讀者看到真心的介紹和評論。若有人不真心會怎樣?有很多人都指出,若有人做假常寫鱔稿,讀者是會看得出的,blogger 的名聲和公信力也會受損,算是一種自動平衡的機制吧!所以說,伸不伸報利益?你自己決定啦。
(這裏有個假設,是「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或許會有點問題。正如早期經濟學家愛假設人是理性的,以便套入模型計數,得出結論但卻未必能符合實際情況。不過這已超越了我能討論的範圍,我只能不科學地說,看 blog 的人大都會有點思考吧…)
總結
首先很多謝一班搞手努力下,終於舉辦成第一屆網誌年會。雖說沒太大期望,但完場後也有一些想法。
這次算是找來不同單位來談 blog (朝早部份有長者、老師、家長等,可惜到不了) 以至 Social Media 的應用,但本地大 BSP 如 MySinaBlog、Yahoo、Xanga 卻不見踪影?之前也有人質疑,失驚無神而來的 亞洲博客大奬 為何差不多全是 Jasco 的 blog?一如上文所說,我覺得香港的 blog 各有山頭,但連繫不多。我希望年會能多多少少能夠將大家連繫起來,讓各有各忙的 blogger 能互相認識一下。
另外,可能是我自己傾向較多技術的東西,我覺得年會的「學術味」不夠。沒數據沒真相下,很多討論也只是空中樓閣。其實有沒有學術機構研究香港網絡生態呢?Facebook、Twitter、Blog 在香港網絡圈裏佔甚麼位置?有何影響?這些技術又對我們的社會有何影響?這些都是我有興趣知道的。
再另外,這次年會真是宣傳不足,有些 blogger 根本完全不知道有這回事…
我能理解,能舉辦到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有很多事亦非搞手能控制,第一屆,實在不能要求太多。在此我只能寫下我的感受,希望下一屆的網誌年會有更豐富和更深入的內容。
相關文章:
- 海角之風 – 香港網誌年會後感
- Kursk – 首屆香港網誌年會記事
- 天人志 – cdrom@香港網誌年會
- 劍心 – 有所得著 ~ 第一屆香港網誌年會
- 尹思哲 – 第一屆香港網誌年會
- 遊吟詩人 – 第一屆香港網誌年會
- 超伯講稿
追加: ESWN – 對話是可能的嗎? 這是第二天 blogfest co-china 部份,宋以朗先生談的內容
文章雖長,但好讀。之前見你好擔心愈寫愈長。我覺得BLOG的好處是沒字數限制,應長則長,我一口氣就讀完了。
只是寫太長我不自在… 好讀就好了
嘩,講我呀, 湊下熱鬧先。你有唔同我打招呼,那天我又見你唔到 :-p
那天之後我回想,我相信的是,要做的東西只有愈來愈多,我也只能一些抓一些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去做,而且最理想是做integrated campaign。
換句話說︰所有平台我都要做,而且有先後緩急,主要是資源吧。標準是誰來我們主網站的流量多, 我就做那個。Twitter及Blog來網站流量少, 就放少些人手做。integrated campaign的意思是網上要做, 網下仍然要做。
個人情感我可以說我放棄了傳統傳媒,機構立場我不可以嗎﹖要知道很多很多我們的支持者仍是依靠傳統傳媒的,而傳統傳媒仍然有其影響力。我的工作角色不可能叫我簡單地對他們嗤之以鼻,個人就可以。
要補充的是,當博客已經普及化,飛入尋常百姓家。傳統傳媒不討論了,真的。他們要抓buzzword, 我也只能陪抓Buzzword。
綠色和平博客的評語我是同意的,要改。現在找volunteer寫,找年青的同事寫。我不寫了,太悶 :-p
我也同意你所說,還有很多很有份量而且博齡長的博客,是次年會看不到他們討論或踪影,甚是可惜,但不代表他們不關心既。
很有趣,繼續討論。有時間我也寫一篇,想了,只是念著煮飯,沒有動筆 :-p
明白傳統傳媒仍然有重要作用,實際上應與網絡 co-exist 的,老土講句,就是要取得平衡,只是留意不要用同一個手法對待兩邊,網絡一邊應該是更親民、更親切,具有「人性」。
你們 present 時給我的感覺是,追網絡技術追得好苦,也好像沒有方向。這並非你們的問題,很多用家對於要去很多個網站,其實也疲於奔命。所以,也會有人解決這些問題。技術上可作整合… 例如 twitter、blog、facebook 等等之間可以訊息互通。(例如我自己 facebook 的 status 其實等如 twitter 的 status,我只消開個 twitterfox 就可更新兩邊了) 在香港的話,以 facebook 重心 (因為多人用,blog,twitter 始終是少數),再看看如何自動整合,將網絡這邊的維護成本盡量降低。
另外,沒有在文章寫的,mobile app 的確是下一城攻略,而 micropayment 則是不錯的籌款機會。一個幾毫人們會很願意花的。可以考慮做一些免費小遊戲,然後在遊戲裏面加入小小捐款按鈕之類。
很慚愧, 現在才拜讀到你的文章!很高興你這麼花心機寫了這篇分析。
我也是因為twitter的關係少寫了blog的一份子,但我每天都在跟自己說,一定要將一點點的思緒在blog留下。
你真的很細心,用心聽了我和fanny的presentation. 我完全同意你的講法,我們每天都在疲於奔命,但,我今天有幸能夠在網絡上疫「疲勞」,是一個恩賜,因為我都要看上司的面色做人,如果她不讓我去試,我想我這世都不會做,至多就在twitter發勞騷吧了,又怎輪到我用樂施會的名字在這個blogger con招搖撞騙。我覺得你的建議非常中,我一直都是想以「花邊新聞」形式來做social media的內容,樂施毅行者在facebook 的fanpage就是用這個形式做了,結果是反應非常好,但這也是因為毅行者本身也有吸引力。我在presentation就是故意用了一個(我認為是失敗)的例子。
真的好多謝你…也想和你把酒夜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