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想我看戲是不是越來越奄尖了。
翻查最近看戲紀錄,都是批評、不滿意的居多,評論還要寫得滿長篇的。就算是坊間好評的作品如《告白》、《Inception》,在我眼中也是沙石甚多。我擔心的是這樣下去會不會都只看到電影中的缺點,挑骨頭成習慣,反而變得不懂欣賞。
就《告白》為例,我發覺我常問電影有否帶來反思。在一些回覆中,我說這故事看小說可能會好一點。因為看小說,你花十多個小時遊走文字之間,快慢自控,在空白的地方停下想想,將一個個小故事仔細思考。但電影的格式不同,它只兩個多小時,你得全神貫注緊貼、組織劇情,在這組織過程中,你就會想砌一幅大圖畫,得一個所以然來。這是宏觀與微觀之別。《告白》微觀之下當然值得討論 (其實陳腔濫調),但將所有東西組織一起後,卻沒有宏觀圖畫。
但這是不是一種框框呢?是不是格式決定了內容?硬是認為好電影一定得有中心思想?一定得要有某種意義?或帶來某種體會?
我想這是一種口味罷,有人覺得入電影院緊張刺激一番才好,也有人覺得有長篇道理才是美,各人總有不同口味。若怕口味變奄尖變得不懂欣賞,就可以多看其他人影評,試了解為什麼人家覺得好看,其欣賞角度如何,自己有沒有忽略了甚麼。
有一點困擾的是,因為若既定了此「理想型」,看戲時難免腦中比較,這些遊思會令人很分神,有時還搞擾興致。我現在會盡量試不去想太多,放鬆的順著電影流動,讓導演帶領。你不用刻意動腦筋,因為那些看戲經驗所培養出來的直覺,會讓你自然感覺到那裏不妥、那裏精采,然後你就可以慢慢在散場之後,好好問問自己,那些感覺從何而來了。
我覺得…
其一是..人會進步..相反電影題材(不是技術)..進步的空間卻很有限
很多題才已經被用過. 當初看發條橙的震撼..現在要尋回已經很難吧
其二是..當人進步了..看電影時的期待也會跟隨上升..
所以有時我不想用腦時..看看cult片胡鬧一下就算吧..哈哈
我想電影看多了就總會有這毛病. 初初看大師作品時總會驚嘆…
現在我看其他作品時就總不時會有"不是應該這樣/那樣嗎?"的想法.
我想是心態問題吧? 想著去"品評"還是去"欣賞"一部作品是主因
在我的看法: 我總會簡單的將它分為:"喜歡/不喜歡" , "好/不好"的作品
最近有個電影馬拉松,
有很多獨立電影,主題都係圍繞住愛滋病既。
有興趣去睇下丫。
http://www.m-a-d.asia/events/whats-up/mmm-mad-movie-marathon
或者,你會對電影有新既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