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失控新生命

Kevin Kelly 的《失控》很厚很厚,我讀的是紙本,於是就整個月都背著這本書來讀。正如一些巨頭作品一般,裏面描寫的是一段歷程,一段作者尋找未來那人造與自然共同進化的圖景,這當中涉獵的題目很廣:分佈式系統、自我組織、複雜系統、網絡、經濟體、混沌、進化… 所以這篇閱讀筆記一時也不知從何說起。

書中文版的副題:全人類的最終命運與結局,意在預言科技發展的方向,必定走向失控,因為失控才會生出新旳東西來,正如宇宙和生物的發展一樣。要怎樣失控法?一些近年都可能常常看到的字眼:分佈式、自下而上、容許犯錯、維持失衡、變自生變等等,書中提出九律。

要令機器變得更聰明,懂得適應,就得向生物界學習。KK 一路追尋,一時看機器人發展,一時又看看生物球如何能封閉中維持生態,又看看蜜蜂群的組織,看看生物如何共同進化,然後又看看控制學、自我組織、網絡、混沌、複雜系統,由看著電腦模擬進化,到數位卡通角卡的形成,網絡加密的經濟,到探討後達爾文主義,大腦的預測系統… 這條路很長很長,有太多東西要消化。雖然主題如此廣泛,卻始中繫於同一個問題:如何能無中生有?1+1大過2?

無中生有的意思,就如科學怪人的故事一樣,將各部件組合之後,竟然湧現了額外的東西:生命。人工生命研究其中一種想法就是,只要模疑神經元的數量夠多的時候,就會產生意識,但當中的運作邏輯因果,卻是互相纏繞,複雜而難於理解。我們不能全盤控制,反而是讓他們自由發展。

電腦模擬人工生命,用簡單規則培養群落,也生成一些生物特質。所以要研究生命,也得研究群落互動,網絡等等,所以也會連結到我們現在的互聯網狀態。網絡要發展活潑,需要連結之外,也要斷開連結,以免其自我糾纏硬化,斷連結之法是加密,例如無痕電子貨幣 (我們現實的例子是現在泡沬得很的 bitcoin)。

說到生命發展,就必然說到進化,機器又能否依偱進化之路,複雜到可以自生組織?達爾文的進化論,也仍有一些洞要修,例如缺乏中間體、突變的方向性等。再拉遠鏡頭,看看共同進化,生態系統內各物種環境如何互相影響?生物球計劃讓我們試圖運作一個自我維持的生態系統,雖然計劃已停,但我們也從中學到一些複雜系統之道。

一個複雜系統懂得適應,以大概的模擬就能解決問題。例如我們很容易就懂得接球,而不用懂得力學原理,腦中線路做了大概模擬預測,也就足夠準確了。用這個系統,就算是接路線複雜得多的汽球,也是足夠有餘。我們想機器也有這種智慧,甚至可用於我們的社會制度之下。

書中不停篤問不停追尋,已到哲學層面。機器更像人,人更像機器,共同進化。成書多年,其觀點仍然不老,除了說作者夠遠見外,但是因為技術上並沒有甚麼重大突破,進展仍然很慢。

回應

  1. > 達爾文的進化論,也仍有一些洞要修,例如缺乏中間體、突變的方向性等。

    這些是很老掉牙的批評。無論是化石還是現實中,中間型並不缺乏(當然沒人能夠知道「所有」的中間型,任何兩種之間的「中間」型可以無限追尋下去),而「自然選擇」本身就是用來解釋無方向的突變如何造成有方向的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