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談《普羅米修斯》。雖然對我來說戲不夠好看,但這對於粉絲無礙,因為其製作細節是仍是豐富的,留給粉絲很多線索去進行考證和研究的工作。而不例外地,這電影也在網上事前放很多物料,如 Weyland 的假網站、David 作為產品的宣傳片、TED Talk、linkedin 請人等等。這些畫外之音,可幫助粉絲跟據線索築構完整故事,也延伸或補足正片的部份,這種作法叫 Transmedia narrative。
所以電影在這情況下或多或少會刻意留下蛛絲馬跡,甚或留白去引起疑問。在《普》推出後坊間便出現很多解謎文獻,去串連各種線索。例如這個影片便花了接近三十分鐘去解答各種疑問,當中很多問題都必需用畫外之音去解釋。問題是這好像有點太過了,原來真金白銀買票看戲的觀眾看不懂電影某些部份,是因為他們出戲院後沒有努力網上查證。
我對於製作人如此花心思去築構異形宇宙的各種細節當然欣賞,不過說到底這是人多好辦事就能做到的事。但當中導演的心思意念如何,還是得靠正片去傳遞的,電影才是主體,畫外音頂多只能是補足。
再說這電影不好看的地方,不是細節做得不好,而是不知其所言。《異形》的宣傳 Tagline 是 “In space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是開忠明義的賣恐怖的,而電影也忠於主題,主要說他們遇到的恐怖事。而《普》的 Tagline 是 “The search for our beginning could lead to our end”,單單這句已令你想到是有關人類尋根時做錯了甚麼事導致毀滅,甚或褻瀆神靈甚麼的,偏偏出來的情節跟《異形》大同小異,變成賣恐怖和血腥,所以我上一篇說,嚴肅議題不單要讓路,更服務了恐怖血腥,這難免變成掛羊頭賣狗肉。主題模糊,並非加大量背景節細就可以補救,反而應用減去法去蕪存菁。
上篇尾句我說大導失手「只怕問題不是這麼簡單」,其中有些是指導演駕馭工具的能力,在數碼世代創作更自由更低成本之時,又有那麼多如 transmedia 表達方式,其實更考驗導演的取捨能力和自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