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上一年讀的書,就是上年訂了每天40頁計劃後的成果,共六十三本。沒有詳寫書評筆記甚麼,但有在推說一兩句。這比較不好找,或許應另找個記錄方法。
歷來技客都有這種態度:我只想建造酷的東西,我不喜歡政治。往往忽視了科技影響之入骨,波及很多人。一句討 厭政治、又或祭出科技決定論,其實是逃避責任。老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似是正比,在網絡時代往往變成指數比,使人根本感受不到。在電腦後寫程式,與拯 救世界,感覺距離太遠。 #讀書
— Jacky (@jackysee) February 2, 2015
搜尋引擎沒告訴你的事 (The Filter Bubble)- 隨機騙局
《隨機騙局》:首讀 Taleb 的書,估不到是寫得如此"隨意",可見他的思想軌跡,讀來亦有趣。書中佔很大部份是他的生活觀察,故事比喻很多,是 比較易讀的。反倒是一到某些機率謬誤例子,需要較長時間消化。這本應可作他後來兩本磚頭 (黑天鵝和反脆弱) 的輕鬆前菜吧!
— Jacky (@jackysee) January 29, 2015
- The Goal
<The Goal>用小說形式去介紹 Theory of Constraints,讀來有趣深刻。意想不到這種技術性材料,也可以寫成小說。小說中背景是製造業工廠,但可應用到一切有關流程的東西。會讀到這本, 因為某幾個 Agile talk 中都有講者提起。
— Jacky (@jackysee) January 23, 2015
- Too Big to Know
《Too Big to Know》講述知識這回事由紙本轉到網絡時發生的轉變,紙張本身的物理限制而使得知識有權威性,網絡卻沒有此限,可以任意延伸連結。這當然有好也有不好, 問題是我們得認清並對此有意識。此上作者算是中間立場,不全然是科技決定論,也不是什麼奇點狂熱份子。
— Jacky (@jackysee) January 17, 2015
"…就算大家意見不合,或是嘗試一些不會凝聚共識的探索,依舊有其價值在。他們也都 同意,架構一個鬆散的網路,讓這個網路反覆咀嚼問題,從中引導出新的想法,有可能產生價值…" #讀書
— Jacky (@jackysee) January 14, 2015
- 蘋果橘子思考術
- The Circle
<The Circle>嘗試寫當所有資訊變得透明的過程和後果,但還是有缺環:現實人們普遍會關注私穩問題,這如何在書中變成不普遍?何以熱情於全 透明化?何以爭論只在一兩個角色身上?科技如何取代人性?這是才是重點。之後的事,不過順著推演罷了,也其實沒甚麼好 說。
— Jacky (@jackysee) January 8, 2015
- 大數據教育篇
«大數據教育篇»是本小書,解釋了一些大數據用於教育時的概念轉變,可配可汗學院一書讀。最有價值的當然是 講數據隱憂。但畢竟篇幅太少,難以深入。
— Jacky (@jackysee) December 31, 2014
- 第三類猩猩
讀«第三類猩猩»感覺是賈德有很多話要說,有點一股腦兒地傾倒出來,章節仍是有條理的,但整個述說是有點跳 躍。人禽之辨在這書被透徹檢視,除了大跳躍仍然神秘,人類實在更應謙卑,尋求與萬物永續之道
— Jacky (@jackysee) December 29, 2014
- 故事如何改變你的大腦
- 政治的道德
- 火星任務
<火星任務>的亮點在於對太空裝備非常了解,意外發生時主角如何配搭使用裝備 生還就成為有趣的地方,而且也有不少科普。不過故事也就這樣,沒有太多深意,但也其實不必深究。
— Jacky (@jackysee) December 12, 2014
- 談電影,看哲學
- 設計、工程與人性
- Speaker for the dead
<Speaker of the Dead>是<Ender's Game>的續作,據作者說他原本是想寫這個故事的,但其背景交待就足以成為前一集了。<Speaker>對 於人類與外星族間如何接觸,用甚麼態度、手法,有很深切的描寫。
— Jacky (@jackysee) December 1, 2014
- 港漫回憶錄
正在讀的《港漫回憶錄》是老屎忽想當年的集合,其屎忽氣見於「當年邊有版權乜乜乜!」「參考呢個抄襲o個個 幾有創意!」盡顯上代正叻世界仔意識型態。老屎忽當然仍有互說不是,見編者之有心無力。當然亦不會有甚麼入獄、斬人、打官司、咸書等等八 卦。
— Jacky (@jackysee) November 24, 2014
當年主要睇街霸,而且記得玉記重出首作是水警深的《超級霸王》,而不是《天子傳期》,回憶錄有關這方面好像 沒有怎記載,應跟受訪人物有關。有關街機改編潮、兵器潮,也只是在尾尾略帶過。
— Jacky (@jackysee) November 24, 2014
訪談中亦見老屎忽不同屬性,見亦性格,有些愛談管理、有些愛談職涯、有些愛談作畫技巧、有些愛談行業風氣。當然最愛談某某不是,某某仲爭緊我錢,同某某當年比好少人工等等。
— Jacky (@jackysee) November 24, 2014
- Who Owns the Future?
<Who owns the future?>說問題說得很仔細,對於大數據發展有深刻見解,所以提出的「人道資訊經濟」也就覺得很有道理,但總難想像實作情況。 Jaron Lanier上一本<You are not a Gadget>也好讀,不過不算流行吧。
— Jacky (@jackysee) November 20, 2014
人道資訊經濟需要基建:資訊源之保留、實名ID、中央交易平台、經濟化身等等。全都是對持有去中心、由下而 上、冇大會、p2p、資訊自由等等想法的人的一種挑戰。 #讀書
— Jacky (@jackysee) November 20, 2014
<who owns the future?>有一觀察,就是自網絡起來,經濟開始更走向 winner-take-it-all 的情況。網絡非只是網際網絡,還可包括銀行、交易等網絡。也就是行業變得 Software-mediated 時。這一觀察真確與否,是他推論是否成立的關鍵。
— Jacky (@jackysee) November 24, 2014
(續) winner-take-it-all 也就是長尾線,或明星系統。軟件化的行業以算法為至上,配合大數據尋找所有有因無因的數據關係,再從中賺錢。金融有高頻交易、按揭有拱槓、網絡靠私隱賣廣 告。利潤私有化,風險社交化。
— Jacky (@jackysee) November 24, 2014
- 六號抽水站
《曼谷的發條女孩》作者 Paolo Bacigalupi 的短篇也很好看,大主題也是自然環境朽壞的未來
— Jacky (@jackysee) November 12, 2014
- David and Goliath
<David & Goliath> 主要講我們以為的優勢並不是越多越好。巨人恐武有力,卻是行動不便兼眼盲。輔以中庸之道/倒U曲線,即某量過了某數後並不能帶來優勢,反而為害。例子:小 班教學、富人教養小孩、選大學、行駛權力、懲罰罪犯等等。
— Jacky (@jackysee) November 6, 2014
- 平面國
《平面國》這小故事,出奇在於竟然可以將維度與階級鬥爭結合,字字句句都引人深思,令人不禁想像世事的規律 竟有如此類比性,或曰人腦的模式辨認實在強大,帶給人科學和藝術。
— Jacky (@jackysee) November 1, 2014
- 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
- I am Legend
- Blink
- 槍炮、病菌與鋼鐵
- 格殺決策
- 輕鬆駕馭意志力
- 萊柏維茲的讚歌
- 數學,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
- 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
- The Clean Coder (中文版)
- 反對完美
- 黑客列傳
- 曼谷的發條女孩
《曼谷的發條女孩》講述在石油經濟崩塌後,在基因病流行的世界,泰國因鎖國政策反而能免於病害,而泰國國內 也有各利益派系互鬥。此世界非常獨特,能源回歸動物力,儲能於彈簧,也有很多基因改作植物動物。豐富,好讀。
— Jacky (@jackysee) August 17, 2014
- 孔恩vs.波普︰爭奪科學之魂
- 2100 科技大未來
- 毒舌教練教唱記
- 富足
- 通識我主場
- 失控的正向思考
#讀書 《失控的正向思考》談到正向思考如何成為顯學,而又如何蒙蔽人心,使人不識居安思危,活在泡泡中。正向思考的問題是不務實,一切只憑情感意志。企業管理也 反變得不科學,只靠執行長的魅力,忽視數據,結果促成金融災難。正向思考排斥負向者,不容異己,其實很"負 向"。
— Jacky (@jackysee) July 10, 2014
只要專心想,什麼都能得到,什麼都行,像是無窮無盡的財富、成就、愛情、在自己選的餐廳享受一桌夢寐以求的 佳餚。只要學會駕馭欲望的力量,宇宙就有求必應;只要觀想渴望的事物,就能把它「吸」向你。簡言之,吸引力法則就是「提出請求,堅信不移,最後就能獲得」 或是「有求必得」。<失控的正向思考>
— Jacky (@jackysee) October 4, 2014
- The Power of Habit
#讀書 <習慣的力量>談到的習慣,跟<快思慢想>談到的System1很相似。例如我們理性上不愛俗 套流行曲,但當電台播放時卻又不會轉台,因為腦裏習慣聽熟識的東西,也就是'快 思'。
— Jacky (@jackysee) July 8, 2014
- 誰控制了總開關?
《誰控制了總開關》說的是資訊行業歷來的「壟斷-開放」的迴圈現象。言論當然要自由,但言論的管道才是實踐 的關鍵,也就是總開關。作者論到資訊跟其他商品不同,不能單由自由市場決定,借鑒於政治的分離原則,也應落實於資訊行業,以防壟斷阻礙創新。開放網絡會否 走向封閉,維持中立性只是第一步。
— Jacky (@jackysee) June 29, 2014
"過即使沒有受到多數消費者的注意,但是無可避免的事實是,這些機器的設計主要促成消 費行為而不是創造。" «誰控制了總開關» (這些機器指iPhone/iPad)
— Jacky (@jackysee) June 28, 2014
"就像氣候特徵定義人們的生活環境一樣,資訊流定義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基調,定義了萬事萬 物存在的環境,並最終確定了整個社會的特質" – «誰控制了總開關?»
— Jacky (@jackysee) June 21, 2014
- The Happiness Project
- 為什麼E=MC^2
- 網絡到底在哪裏
- Thinking fast and slow
快思慢想:幾時信專家直覺?一看專家是否浸淫在常規環境,二看專家浸淫時間
— Jacky (@jackysee) May 29, 2014
快思慢想:即使數據在說的話與民意相反,安撫民眾情緒仍是政府之責。
— Jacky (@jackysee) May 27, 2014
快思慢想:專家的直覺很有價值。令我想到兩件事: 1) 在自覺未夠「專」時莫信直覺。 2) 別以為有經驗就足夠成為專家
— Jacky (@jackysee) May 22, 2014
- WWW.甦醒
-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 SF大事紀
- 科技想要什麼?
- 大數據
《大數據》一書最後幾章講其黑暗面及提議如何防止之,好讀
— Jacky (@jackysee) April 21, 2014
- 反轉經濟學
- 網絡讓我們變笨?
«網路讓我們變笨»主要談的就是分心這回事,自網路以來越來越嚴重,並以很多神經科學研為據,憂心我們所以 為人的本質將點滴逝去。我們總以為自己能控制科技,但從歴史宏觀去看,人還是沒有多少意志。
— Jacky (@jackysee) April 15, 2014
書讀到網絡文章即使只是有超連結, 也加重認知負苛, 要大腦快速決定是否點進去。或許我們不單要一個像 writeroom 的書寫介面,也要這麼一個閱讀介面。
— Jacky (@jackysee) April 14, 2014
- 數位新分享時代
- 數位併發症
- 神經喚術士
說《神經喚術士》讀起來很攻殼是屁話,因這本是老祖宗。可是我看攻殼在先,也難免比較。這本一樣也是讀得比 較吃力,片字雙語間大量情報需要消化,再加意識流跳躍文字,雖要適應。故事也很類似,黑客/牛仔攻防戰很精彩。Cyberspace 譯做符控流域,還是不夠「塞爆」。
— Jacky (@jackysee) March 26, 2014
- Predictably Irrational
- The Geek Manifesto
The Geek Manifesto 裏的 Geek 是 science geek,而整個宣言就是有關如何在社會各層面推廣科學方法, 以證據來考量事情
— Jacky (@jackysee) March 13, 2014
- 末日謎踨
- 海底二萬哩
- 日本‧趣味‧想像
- 阿宅,你已經死了
《阿宅,你已經死了》說的是御宅文化成為主流後,便沒有那群族的獨特性。而這獨特性,其實也不過是歷史過程 的產物(如資訊缺乏練就老宅的堅忍、宮崎事件使他們聯合起來加強自己的論述等等),與其說是某些宅之所以為宅的特質沒有了,不如說那其實是不被需要 了。
— Jacky (@jackysee) February 17, 2014
- 御宅學
- 垂暮戰爭
- 別讓科技統治你 (You are not a gadget)
Jaron Lanier 認為現世代科技好了,令我們更「幼態持續」,簡單來說網絡世代就是小孩的性格:富於創新、敢於冒險、純真、渴望關注,但也霸凌、貪婪、自私自 利。
— Jacky (@jackysee) January 29, 2014
"不管如何,現在的結果就是,我們必須把網絡看成大自然的一部分來測度,而不是像檢視金 融企業帳冊般從內部檢視。我們必須把它當成未知的領域來探,即使這一切都是我們架鋪陳而 成。"
— Jacky (@jackysee) January 19,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