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 – 到奴役之路

road-to-serfdom

之前讀周保松的《政治的道德》,用哲學觀點進入自由主義,由初始原則導出自由主義的理念,很好讀。這本《到奴役之路》兩個亮眼名字,其一是作者海耶克,其二是譯者殷海光,內容主要討論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互不相容,而社會主義如何藉著計劃經濟,走向極權,而人民如何走向奴役之路。

這書其實不太算是譯本,除了因為本文夾雜很多殷海光的「筆記」外,譯文也是不完整的,這呈現出來成為殷海光在當時對於中國的情況,反射在他的選段與筆記之上。不過因為我本身沒有讀過原來的《到奴役之路》,所以這方面無從比較。

從書中可以讀出的背景,是當時的人都以社會主義為風尚,覺得那是應該發展下去的道路。海耶克則一步步去說計劃經濟如何會發展成極權,當中有許多虛妄的幻想,幻想烏托幫的存在,幻想有一方法可解資本主義之惡。當民眾懷有這種幻想將權力交給一些特定的人時,便會造成特權階級。而不管這些階級原意多麼善良,卻必定會失敗,因為將劃一價值施加於人身上必然會做成限制、壓迫,最後通向極權。

近年的市場經濟失效,計劃經濟又被人提出來,這書能提醒大家別走向極權。而且,我們也得區分,自由主義與自由放任主義之別。正如周教授一書指出,自由主義其實不左不右,不單講放任自由,也講社會保障。

這書讀起來不順,可能是很我們慣用語不太一樣,例如殷愛用「底」代「的」,這用廣東話思考來讀會變成障礙。再加上穿插的筆記,會令我感到跳來跳去。現在出版的書,會將這些寫成註腳通通放到後頭,有些甚至是連註腳號碼都不寫。不過這書出版另有忠實收錄殷海光文獻之意,所以也就得原汁原味了。

回應

  1. "例如殷愛用「底」代「的」"

    嗰個年代啲哲學書好多都係咁,睇過有本一開始前言就長篇大論點解要咁,明明照寫「的」都唔會睇唔明,我覺得只係懶有型。

  2. 殷海光的翻譯相當多錯漏, 誤解原文之處亦多. 宜看其他較近期的譯本. (殷氏根本不是政治哲學的專家.)

  3. 54 白話文時代前後,確是一堆「底」當「的」用的,唔限於哲學書,一般論述也見之。若以54為標準,倒是現代用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