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模型不太對 – Inside Out

inside-out

很難不期待這齣《Inside Out》,因為題材新鮮又加上 Pixar。我們的科學對宇宙所知甚詳,但對人腦卻仍有很多謎團未解。將人腦想成一個各方合作的控制中心,算是一種擬人法的簡化,若果這種簡化能對照到我們真實的經驗和感覺,就已經很不錯。正如《快思慢想》裏的系統分類,也是一種方便,而非指我們腦中真的有這種區域劃分。

控制中心雖然是一種簡化,但畢竟人腦複雜,機關太多,以至影片的中間階段仍然要不斷介紹新場景:長期記憶區、堆填區、抽象思考區、夢工場、潛意識區。雖然好像很豐富,但這些場景其實只是用作冒險之用,於是便變成危機四伏的地方。例如抽象思考使我們能讀寫文字,怎麼會是一個類似焚化爐的東西?潛意識又怎會只是放置可怕事物的地方呢?這些腦功能現在只能為冒險主線服務。

控制中心的運作,說的是我們的情緒會掌管我們的反應。這五個情緒會互相合作,有時又針鋒相對,而我們會得出甚麼情緒,竟然由他們的混亂操作所引起的。例如女主角韋莉來到新城市,情緒變了,是因為情緒專員弄掉核心記憶球這種「物理故障」,以至性格小島崩解,而不是因為環境轉變,令到這些情緒專員對新環境反感的反應 (他們有,但不是大變的主因)。這當然能造就一個好的冒險故事,但就與我們的經驗不太能對照。

若果再細心一點,就會發現控制中心並非能控制一切,背後還有韋莉的理性思考,最明顯的是韋莉會說甚麼並不是由情緒專員控制,他們只能決定用甚麼情緒表達,內容還是韋莉決定。當然這情緒是很能影響她會說出甚麼內容,但韋莉心裏在想甚麼呢?我們始終不知道。這就是為甚麼我們即使知道她腦內發生的危機,卻不能感到她的心情,就連她的情緒反應其實也難起共鳴。若果套《快思慢想》的模型,這戲就是拍了系統一,而沒有系統二。

這戲唯一要講的道理,是我們不能只壓抑負面情緒,憂傷與快樂連同其他情緒,是一個連續體。控制中心開始時是由阿樂主導,似乎也暗示了美國的正向思考模式。Pixar 看來也有意指出這問題,不過就只能輕描淡寫,始終大腦冒險的模型,與現實上的情緒問題,不太匹配 (想起程式術語:抗阻不匹配)。始終這題材實在是難拍的,若講娛樂性這戲絕對好看,但我們對 Pixar 的要求應不止於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