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運氣、隨機、機率等等的科學文章集結,許多作者之下文章主題不一,可以是實事求是在賭場策略、研究人生的幸運、量子力學的隨機、日常必然會有的白噪音、甚至是表觀遺傳學。文章之間連結不緊密,所以感覺比較散亂,讀者各取所需。
由生命樹說到我們的存在,其機率是何其渺小,是一時浪漫的想法,正如人擇原理也是很浪漫的。我們自然是很獨特的存在,但事實上和我們相似的人也有很多,就看你如何看好了。
有幾篇關於貝氏機率的討論,尤其看到很多法庭案件,都會因為「某某發生的機會很少」而誤判了,因為對於貝氏的基本機率缺乏理解,不能將單一證據獨立來看。記得甚至有人用貝氏機率來辯證耶穌的復活,只是貝氏機率如何才是用得正確還是有很大討論空間。
然後也有貝氏派與頻率派之爭,頻率派就是反覆實驗就好算出頻率就好,條件自然是數據夠多和有可重覆性,這在大數據年代可能比較易做。只是人類的歷史發展往往往是不可重覆的社會實驗場所,所以貝氏也有其用。對於科學研究,例如篩選基因、找病毒,兩者都必需用到。
物理上量子糾纏令人困惑,科幻小說都用這個來做超光超通訊了,但這違反了愛因斯坦的光速上限。這裏有學者提出,隨機性會來搞局,沒錯是會測到一邊上邊下的自旋,但測量結果是完全隨機,所以我們不能在此中取得意義。
生物有隨機性,例如天擇的基因異變和現在熱門的表觀遺傳學,究竟比重如何?環境變化直接引起的異變有多少?這要好好了解隨機的意義。生物體內也會製造隨機噪音,引發共振,來使感官對某些微弱訊號更敏銳。
人生當然也有隨機性,幸運是否可以操控的?科技讓我們能控制的東西更多,於是我們的生活也轉趨機械。研究說,要增加機運,正正就是多點為生活引入不確定性,去不同的地方、見不同的人和事。聽起來好像很廢話,但重點是只需引入一點點不確定就好,不是天翻地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