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 真實的悲哀

yellow moon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是一個平平實實的故事,寫姨媽的晚年生活。電影開始時輕輕鬆鬆,但結束時卻是沉沉重重。這當中沒有使用甚麼的煽情手法去撩撥觀眾情緒,只是描寫現實,但也是這套電人令人傷感之處。

打著「現代化」的口號,城市高速發展,可是人本身卻沒有隨著進步。看著上海裏,現代化建築林立,看似繁榮興盛,背後卻欠缺文明。在大街小巷裏,我們看見沒有公德的人、為了各種理由偷搶拐騙的人、認為金錢可解決一切的人、受不了苦的下一代等等。好的物質並沒有帶給我們好的生活,心中有志的姨媽,在這個畸型社會,最後還是「混不下去」。

姨媽的一生,是可悲的。但更可悲的是,看到她的生活和際遇,我們會覺得那並不是「特別例子」,而是「彼彼皆是」。像姨媽那般受文革上山下鄉所苦害的知識分子,應該不少。像潘知常那種空有學識卻只能夠騙人渡日的人,應該不少。像金永花那般被剝削,然後為了錢而大字型攤在馬路欄車的人,應該不少。像水太太有錢但孤獨的老人,應該不少。以上情節,外國人看起來可能會覺得甚為誇張,但我們看來卻是真實無比,這就是我們覺得悲哀的最深原因。

在這個社會,人們是如此無力地生活著,還可有甚麼寄望?電影特別安排了兩場超現實場面,一輪大大的晈潔明月,照亮著人的心。很多人對此有不同的詮釋,而我一看這明月,則想起張學友於《雪狼湖》裏的一首《葬月》:

月光 請聽我訴說寄望 
若果 這世界祇得這樣
請准許將我心 在月夜下埋葬

就此 拋棄這冷冷世上 
飛到星河新生方向
擁抱明月 再哭笑一場

太陽太猛太烈,我們不能直視,但我們能仰望月亮。月亮又大又圓,是黑夜中的明燈,因此我們愛看月亮,並對此寄予心中願望。電影中的月亮,照耀著三代人,大家各有不同的寄望。少年為了戀情而煩惱,女人為了生活奔波而鬱悶,老人為了晚年生活而擔憂。即使時代是如何變遷,月亮始終如一地高掛天上給人慰藉,有些東西是可以不變的。

本片之所以可以如此淺白地道出中國社會的問題,是因為問題本身就是如此地淺白。這是大家都應一看的電影。若大家能夠反思為何如此,或許還可以有亮如明月的希望之光?

回應

  1. 片中只有懷著夢的人才能看到月光。

    同樣,香港的未來將有許多許多的姨媽

    那觸動人心的理由。

  2. 你好,我是《香港國際電影節網上筆記連線》的小蓓,連線旨在連結電影節相關的網上文章,方便讀者。我們已將你這篇文章節錄連結,有興趣閱讀文章全文的讀者會引領到這裡來。

    由於稿擠,這篇文章已被排期後天早上刊出,如你不想被連結,可往 http://www.hkifflink.net/2007/03/28/980/ 要求我們將連結刪除。希望你能支持。Thanks!

  3. Your analysis sounds plausible… I guess… the FULL moon reminds them of the broken family and their lives with regrets. In the movie, the moon is exaggerated (NOT REAL). It implies that these characters are also looking for perfect lives, but unfortunately, their lives are far from perfection. They also have regrets. The little boy is also able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in his Aunt. She becomes older and the boy, looking at the moon, feels pity for his aunt. Life is never like the full moon in the mov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