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今期的 Net Mazta 的專題是「香港完全 BLOG 手冊」,內容由淺入深地講解 Blog 這種文化的興起,其操作模式:Permalink、trackback、Comment、RSS,其在外國的發展與影響和不同種類如商業 BLOG 的發展等等,對於不太懂得 BLOG 文化是甚東東的人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全面的介紹。
不過對於本地的介紹,就似乎不太多了,當中訪問了三個 Bloggers : Juli 、 George 和 謝連忠律師 ,很抱歉三位的 Blogs 我也沒有看過。當中的訪問內容,都主要是問及其對 Blog 的態度。Juli 的 Blog 比較個人,內容是個人生活和在網絡上和其他 Blogs 上看到的有趣事物,也有與各個 Bloggers 作連結。而謝律師的 Blog 則非常專業,正如其 Blog 名一樣,內容主要是從律師的角度去看社會事,也有個人的生活,而他的 Blog 是獨自存在,沒有引用評論。而 George 則是開設了 Blog 平台 ,所以訪問內容主要是他為什麼要開設平台,對香港的 Bloggers 文化的看法,他覺得香港的 Blogs 內容未夠豐富,發展未夠普遍。
這三個訪問對象,都分別代表了香港 Blog 文化的不同面貌,但就內文而言,我覺得大概就只能得出「Blog 是個人發表平台」的一個意念。雖然他們有介紹 Blogger 的連繫性,通過引用評論而形成 Blogosphere,又引外國例子來寫 Bloggers 的影響力,但似乎仍未能帶出寫 Blog 的多元變化,Blog本身並不單單是個人發表平台,而是可以通過互相連接,讓一堆人的看法意見交流,形成一種網絡的聲音,豐富了網絡空間。當然, Blog 可以只是個人的 樹洞 ,發洩完就算。但樹洞式的 Blog 可能只會帶來更多「網絡日記」,而不足以形成 Blogosphere。若果不介紹多一點 Blog 的互動性的過癮之處,似乎仍不能令讀者了解到 Blog 的迷人之處。個人認為,如可以引用本地的一個實例,來詳細說明這種互動性,則可令讀者令能了解自己能在 Blog 上發表外,也可以從其他人的回應和引用,來看到更多人的意見。
而對於香港的 Blog 生態,也沒有一個概觀,可能是太難客觀地寫了吧!所以只能輯錄一下被訪 Bloggers 的意見,知道香港的 Blog 文化未成氣候等等。但若果我能夠知道香港一些讓人申請 Blog 的地方,如 Blog鄉村 、 ktzone 、 Belebala 等等地方的人,大都在寫些甚麼;了解到雖然人數多,但比起中台來說 Blog 風不蓬勃,日記式 Blog 為多,未能連結成網,那麼讀者會更明白到香港 Blog 文化所缺的是什麼。
而最令人感可惜的是,雖然文章介紹了香港的 Blog ,但卻未有介紹如何「埋堆」,可以在什麼地方起 Blog ,要做些什麼來跟其他 Blog 連結交流,可以在那裏找到 更多香港的 Blog 。這本「香港完全 Blog 手冊」,並教不了你如何進入香港 Blogosphere ,或者只能稱為「Blogger 入門」,讓你了解 Blog 是什麼東西。
我明白 Net Mazta 篇幅有限,幾頁紙要講那麼多東西,又要有訪問,似乎很難。但若果能夠有多一點與香港 Blogosphere 有關的資料和分析,則可以更透視到 Blog 文化在香港的情況,而不會騷不著癢處,不夠「完全」。
當然,以上只是我一己之見,比較偏重 Blog 的互連性,有將 Blog 規則化之嫌。 Blog 本身就應該沒有規則,可以用來做什麼都可以,但 Blog 與 Blog 之間的連繫也是十分重要,雖然並非規一定要有對外連結、評論引用等等,但有的話就更好玩更過癮了。
have pasted part of your article here: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24216&group_id=22
hope you don't mind.
在同一題目上,一堆人有不同的意見交流,或不斷補充相關資料,香港人仍較愛用 "論壇 – bbs" 或 "新聞組 – newsgroup" 這媒介;遠多於在各自的 blog 上,從不同角度 / 手法寫同一題目,再互相通知另一個寫同一題目的 blogger / trackback。
不論香港人慣用 bbs/newsgroup 或用 blog 較多,有無因香港網民於同一話題引發熱烈討論,而形成一股強大的民間輿論力量的例子 ? 03 年 7-1 遊行前不同的網上 bbs / newsgroup 動員呼籲是自己覺得唯一較明顯的例子。
另一曾展示網絡力量的例子,是某些相片 / 短片在網上起初先被廣泛流傳和討論,再引起主流傳媒注意跟進報導而成社會話題,例如數宗校園暴力短片和某大學 o camp 被指 "不文" 的遊戲相片,未知是否可當作 citizen reporting 的雛形。
買了! ($38, 真係好很貴)
這個訪問嘛, 之前已知有此事~ :p
朋友寫的嘛~ o
回港燦:
有關香港 Newsgroup/Forum,我之前也有一篇「Newsgroup/Forum 與 Blog」講過,而不論是 Newsgroup、Forum、Blog,都是網上的聲音,不過是表達的手法不同。而這些網上聲音,我認為就是你所說的 Citizen Reporting了。Blog 的出現,其實只是將這些網上聲音的表達方式,變成更近似傳統媒體的「報導式」文章。
從 Newsgroup/Forum 成行成市,就可以知道香港網民其實也是有很多意見想法表達的,而 Blog 比較不流行,則可能關係到港人的發表習慣,還有寫作風氣。
回Sidekick:
NetMazta 是一本很好的「網誌」,關注於 Internet,只是有感是次內容並不對題,並不完全,也並未能令讀者了解香港 Blog 的情況。
可能因為看newsgroup可以被動些吧,在香港會比blog流行,你分析今期NetMazta的blogger專題,很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