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雨果

買電影票時看到是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心裏總有些怕怕。我印象沒有多少齣戲,是又長又好看的,這是與人的專注力有關?還是慣了那種某種電影格式呢?所以看《雨果》時便以事先打了折。

果然電影的節奏是頗慢的,但冒險故事說得明快才過癮,可能為要表現畫面豐富色彩、機關細節、亮麗場景吧,那的確好看,但看太多還是膩,需要取捨。故事本身倒是不錯,小孩從父親遺物尋找線索,到老翁能重新面對過去,重拾電影夢想。原來這是一齣致敬片。

人們原以拍攝技術為記錄工具,唯魔術師了解到其中魔法,可以實現我們的夢。通過些剪接、拍攝視角,我們可以描寫現實之餘,更能描寫幻想,將我們腦中的意念,實體化影像化。那不僅是一場娛樂一場夢,而是將我們心中那份真實,呈現出來。我想喜愛電影的各位,必然認同。

令我想到的是,當年拍攝技術帶來了創意爆發,而現今電影技術進步不少,特技 CG 幾可亂真、3D 觀影經驗,又帶來了甚麼突破?我感覺是近年技術越來越厲害,但好看的卻不多。有時電影被技術主導了,忘記了我們在電影夢工場裏,追求的是甚麼。

至於《雨果》,既要展示技術,又要好好致敬,變得冗長了。那冒險故事與機械世界觀,與電影夢這主題的關係,也是怪怪的連接不起來。想像有餘,真實不足,算是有點美中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