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一本小書是講聲樂的,當中以指正坊間謬誤為主,做點筆記:
- 有關音高音低的共鳴腔有兩個:頭腔和胸腔
- 身體音箱意指頭、鼻、胸等等空間,聲音通過這些地方產生共鳴,如樂器的音箱一樣
- 有關音色的共鳴腔:鼻腔,其他控制音色、風格不同的地方有:喉結高低、上下齶空間等等。
- Bel Canto 美聲唱法盡量打開口腔空間,上齶與喉結距離最遠。從歷史上看,因為歌劇表演者沒有擴音器,只是用場地設計擴音,並要在樂團聲中突園而出,所以會用盡方法去共鳴發響。
- 男聲胸腔轉到頭腔音色分別比較少,女聲轉音則較明顯,這也是舊時歌劇者所要克服的難題之一。
- 單田、腹部並不會發聲,但會影響到氣如何運送
- 咬字在於舌頭,不在於嘴形
- 在 sound of music 的 Julie Andrews 仍可見運用頭腔唱高音的技巧。不過到了流行曲年代,已經差不多都是用胸腔全發,感覺比較人性和草根,不過用胸腔在音高上有限制
- 頭腔高音是可以練回來的,關鍵在於聲帶閉合,例子是小孩哭喊。作者說練習得宜人人可唱兩點do。
- 頭腔高音是結實有力的,但不是假音。假音是聲帶不閉合的結果,氣聲多。假音跟音高低無關,低音也是可以唱假音的。假音是現代流行歌唱的技巧之一。
- 頭腔和胸腔共鳴是可以互相混塔的,看音高而定。低音多胸腔,高音多頭腔。混合在於要做出好的音色。
- 聲帶是會累的,是有限資源。小心運用技巧可以免得資源快速消耗盡,但並不存在不耗資源、聲帶不會累的唱法。歌唱和休息,以致歌曲編排仍是要小心策劃。
回看自己先前記下有關聲樂的筆記,其實理論和說法實在太多了,以上的筆記跟我經驗到的算是頗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