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 – 永遠的現在式

present-present-tense

本書以腦研究學上的著名案例亨利為主角,他為了治療癲癇症而進行額葉切除手術,卻引至他不能記得新的東西了,永遠活在當下。本書談他的生平,意外前後所參與的研究及成果。因為他,腦研究有很多進展,更了解大腦各部結構如何運作,證實和反證種種不同理論模型。

由於亨利本身仍然能夠記起意外之前的事,而且手術並不影響他的智力、算數和知覺等等能力,這揭示了他本身不能將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卻仍然能夠存取。而他也不是全然不能學習新的東西,例如他何以通過制約、知覺、促發等等去學習新的技能,特點是這些方法都不用口述。在他身上,我們知道了陳述性和非陳述性記憶之分別,而大腦通過甚麼廻路,來形成這些記憶。

而即使是他記得的舊事,仍然可以分為語義記憶和情節記憶兩種。他記得一些標誌性的舊事,例如美國總統,但對於關於自己的一些舊事的細節、當時的想法,他卻不太記得。所以在提取的路徑上,仍然是有所分別的。一件他記得很清楚的舊事,是他在小時候駕驗飛機的經驗,當時在他心裏有很多情緒印記,留下比較多連結,所以他記得清楚。

記憶並不存在某個特定位置,而是整個大腦,用不同的路徑去存取。大腦以獨特的方式將短期記憶、工作記憶進行編碼和儲存,再通過不同部份提取。亨利使我們知道很多這些運作機制。再通過這些年來的大腦描述技巧的進步,例如由 CAT 去到 fMRI,研究人員越能掌握到他腦部的實際情況,對比理論模型。

因為他仍然有非陳述性記憶,所以就不會如電影失憶人般對自己的狀況很驚訝,亦不會因為記不得身邊人而產生情緒問題。經典問題:他每天看到鏡子見到自己衰老的模樣會怎樣?(意外在廿六歲,而他活到六十多歲) 答案是他會欣然接受,並不會驚訝,問他他會說:看來我老了。對於生活上面對的新環境、新人物,他也是這樣欣然接受。其中會有一些衝擊比較大的事情,例如父親去世他記不得,在開始時他會覺得生氣,覺得自己怎麼忘了,但時間過去他也漸漸接受,腦中形成了父親已去世的概念,雖然他不能明確地說出來。

在這些年來的實驗中,亨利都顯得耐心、合作、有禮。這有一部份是他自己的性格,但有另一部份是因為他是真正活在當下的人,他的記憶間距是三十秒。沒有陳述性記憶,他不會因為記得而擔心未來如何計劃,沒有纏累。在失憶當中,他沒有經歷生命的低潮或迷失,而是平靜安穩地渡過每一天。作者說他「沒有受苦」,是一種「解放、單純」的生命。

他可以說是腦研究的一個玫寶,在生時留下的種種實驗、測試、掃描,都是珍貴的資料。而他逝世後的腦袋也給好好的保存,再切片做詳細的掃描,存於電腦之中繼續供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