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複製人的意志 – Blade Runner 2049

對於經典的續作不能抱有太大期望,算是常識,不過今次Blade Runner(這次華文全統一叫《銀翼殺手》了)的新作在媒體宣傳方面幾乎是一面唱好,有關劇情的保密工夫也做得相當充足,結果令人很好奇究竟會怎樣。話說回來,舊作以戲劇而言其實並不好看,節奏有問題。舊作基本上是設定完勝,就是那個黑色Cyberpunk的洛杉磯加上複製人有限生命期,所以故事簡單得有點悶蛋,往往要多番觀看才會欣賞得到設定之美,也可能因為這樣舊作票房仆直,是直到VHS推出大家可以隨心重看後,才變成經典。而2049給我的初部感覺是,硬件和技術方面是無話可說的大作級別,故事是荷里活式緊湊類型,一層一層的秘密逐步被揭開,但在導演的慢板拍法下,有點不配搭的感覺。整體而言就是有點好像各樣都很好,但卻令人不滿足,一種懸在半空的感覺。或許像舊作一樣要再看幾次才對?

這戲我覺得比較適合科幻迷和此作粉絲,對於一般觀眾或會覺得節奏太慢。雖然這片可以獨立看,但有看舊作,並網上幾段官方短片(2022、2036、2048),會有些分別。

[以下劇透]

故事最主要是描寫主角K的轉變,在一場調查中發現了與自己記憶有關的線索,再來一次尋根之旅,這是很荷里活公式的。在設定上K是N9型,也就是Wallace企業發展出的「聽話」型號,我們並不知道這當中的運作機制,但大既就如主角一路演出般:面無表情,無很大的情緒變化,遇到不合理都會逆來順受。然而他在調查的過程當中,被觸動了神經。他的身份認同就如過山車般,由複製人到人類,再回到複製人身上。不過由於他無甚表情,也只能以他的行為做反映了:隱瞞情報、基準測試不及格、滿足於虛擬女友卻突然召妓,這方面描寫得很細微兼低調,算是配合主角複製人的設定。

然而這複製人設定也產生問題,舊作N6的奴隸式生活使他們活在恐懼,加上生命期限,使他們為了生存作最根本的反抗,是很易理解的,觀眾亦只需將他們當成真人看待就可以了。新型N9為人類社會服務,是合法存在,主角K本身亦為體制服務,儘管在生活上社會大眾仍然很歧視他,但總的來說他仍可自由活動,也看似滿足於在家的虛擬女友,就算對於自己的記憶是植入的也好像沒所謂。那末當他發現了自己可能是複製人的後代時,他為甚麼對自己記憶是真是假那麼執著?他為何渴望自己有個靈魂,當他上司說「你沒靈魂也活得好好的」?他有覺得自己是被壓迫的嗎?他對靈魂的概念,就是一種簡單的「出自母體」的想法嗎?還是有種神秘的執念?

這種模糊性是很難處理的,既然沒有根本的生存問題,那問題就顯然要出在更高層次上,若果用我們人類的模型,答案就會是尊嚴或自我實踐等等東西。你可以說N9是服從型嘛,應該不像人類般吧,但問題是我們對於N9的服從機制並不清楚,究竟是對於生存麻木,還是陽奉陰違甚麼的?於是就很難再去理解他們的想法。這是為甚麼主角雖然依照公式層層揭露真相,但卻欠缺那一點牽動。這問題同樣出現在著墨過少的複製人解放陣線,我們只能假想他們受到很嚴重的壓迫,而他們像人類一樣不甘被壓。

比較清晰的反而是Wallace的近身複製人Luv,有名字有尊嚴,有覺得自己是最強複製人的,會為自己的不完美掉眼淚。或者說,每個複製人都有不同的生存自覺?那K的生存自覺又是甚麼?他會為甚麼犧牲自己?

感覺就像是故事上還是有所盤算會拍成系列,所以設定得蠻大的,會有革命甚麼的出現。但要出現這些念頭,則必需對於自己和所在群體有一定的認同和肯定。但主角對於內在的尋求,看來還是非常模糊,與這大器的外在目標,並不配搭。就像本來加入虛擬AI本應是使人類與非人類的光譜上再多一員,單單拿出來探討是有趣的,但就很難放入整個大局的論述裏,焦點更模糊了。

影片也有一定長度,但竟然也會描寫不足,只能說導演慣用的慢火,並不適合這種需要快煮推進的故事;但也並不是說弄短了就沒有問題,因為根本問題,也就是新生代複製人的生存意志,需要更長足的補完。

    Mentions

  • 💬 2017觀影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