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 – 人性較量

本書故事源於每年都搞的圖靈測試,會場上會有人類評判和不知道是人還是機器的對象說話,然後評分;除了會選最像人的對話機器外,還會選出「最人模人樣的人」(The Most Human Human),也就是本書書名,作者研究想拿這個奬要有甚麼策略?於是展開人機之辨的科學哲學之旅。

在策略上如何準備談資呢?機器聊天的特色之一,是東拉西扯,談的盡量都是一兩句就能完的「話題」,然後再進下一個話題。到目前為止,因為AI大都是統計式暴力計算,並非對內容有真正理解,但應用到例如翻譯方面,似乎都足夠應用了。機器學習使用神經元網絡,來做到類似人類的模式辨認能力,但能否由此進到能夠理解語意,則未可知。人類對談,若果要顯示人性,策略上話題有連貫性才好。

作者想起客服,應用在對話邏輯上,就是將東西拆散了,往往由一個客服轉到另一個客服,之間上下文全失,每個客服只能對應很特定的「話題」,沒有「記憶」,對於客戶來說就是煩人,感到沒有人性。反過來說若果客服可以由頭到尾都是一個人處理,就不會出現這問題。

我們的客服為何變得如此?這可以歸因到工廠式分工,盡量將所有東西的程序化,每個人都只知道一小部份,但沒有人知道全部,這就是機器。方法學就是可以重覆的部份,機器就是重覆工作,可重覆就容易規模化。在資本主義社會,講求的是利潤,要求產量最大化,要提供服務給最多的人,於是所有的生產服務,都變成統一規格,人的工作就越來越細碎無意義。現在常常說AI掘起會有大量失業,但在此的前設是我們將自己變得越來越像機器,所以機器才可以取代我們。

至於我們認為類智力之最的下棋,現在也都被機器打敗了,那是AI走向統計一方的年代。事實上下西洋棋下到進深的時候,很多時都會記憶很多開局和殘局的棋譜,這方面其實是很「機器」的,這些開局和殘局都是前人經驗之累積,都是增加勝算走法,背棋譜變相就是不用對此有真正的了解。可以料想到的是,這些開局殘局棋譜會越變越長,於是變得越來越可以機械化。一些西洋棋大師直接說,在開局手冊之後的,才是真正的創意所在,也有一些比賽是特意讓開局加入亂數來玩,來發揮創意。

雖然圖靈測驗以比賽形式進行,但形式是對談,不是你死我亡的棋戰,不是零和遊戲,不適用「極小極大化」(maxima-minima)的算法,而是「極大化極大」在對談讓對方都能越說越精彩有趣,是一種創造,一種藝術。有些談話機器人,只會像鏡子般反映談話(但受測者說會有心理療效,那是另一課題)。有些談話機器人只要中關鍵字,就會努力鑽進預備好的話題,太過「自我」。到底談話就是為了交流和互相理解,所以越有互動和啟發越好。這就是為甚麼圖靈測試,其實比起下棋要難得多。

用資訊熵的角度,語言就是有損壓縮,因為語言總不能全面描述,而是抽取事物的精華。語言越是沒趣味、人云亦云、老土、可以預料的話,熵度就越低。對話要精彩,要有出人意料的轉折,要有機器不能預料的,就越能顯出人味。事實上你每天對著手機所提供的自動完成,就是一個個的圖靈測試。

回應

Reposts

  • Fong 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