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Exoskeleton

科技是人的延伸,科幻愛討論科技,去看人的延伸如何改變人。人與機器的關係尤其令人著迷,我們變成機器,機器變成我們。人與機器之間可以拉出很闊的光譜,由簡單的手操工具、穿戴裝置、義肢、義體、生化人 (cyborg),其中一個「中間體」是「外骨骼」(exoskeleton),見諸於各種科幻戰爭故事。

外骨骼主要是為加強人的力量,如舉重、持久力,但又保留人形態的機動性,可以兩足行走。另外可以配以其他工具,如槍刀等武器,也可以配以增強感官的裝置,如雷達、通訊器。外骨骼因為多屬於穿戴式的,不用改造人體,省錢之餘也較易接受。外骨骼可用工業大量生產,加上訓練就很容易可以練出一隊超人,所以在戰爭常用。

當然如果有錢如 Ironman 當然可以製作全身型機甲外骨骼,但一般常見都是一個附加型的支架。除了成本,其一考慮是始終不能太重,以支架形式最為輕便,而不太「貼身」的設計反而使外骨骼容易置換。因此這些外骨骼總是機件線材、關節零件外露,感覺危險,所以看上去即使如何強悍,仍有一絲絲簡陋的工業味道。直接見到人的肉體在其中,也便有人性的味道,沒有全身包裹機甲那種冷峻科技感。

支架式的外骨骼因為不夠「貼身」,總是與身體有所磨擦碰撞,突顯人體與機體之間衝突,也所以即使如何輕便,套上外骨骼的戰士始終看上去還是有點笨拙。外骨骼越大件越感覺笨重,身體反應看上去總是慢半拍。只有少數素有訓練者 (多數是主角) 能完全靈活使用。外骨骼在某些情況下,反而使人受困於險境也是常見劇情,裏面的人要努力掙脫才能保命。

外骨骼這人機的「中間體」,既見人又見機器,兩者要互相融合,也互相衝突,在磨合之中完成作業。當中人還是主體,還有一種主控的感覺,必要時也可以棄車保帥。這是 Man in the Shell,也是 Ghost in the Shell 的前奏。


(or girl in the sh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