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 – 人性之根:互聯網思維的本質

書名說人性,其實是商業著作,是作者在商業刊物上的文章結集。進入互聯網時代帶給我們的改變,是用戶權力的擴大。企業不得不再因獨大而忽略用戶,也得更重視人性,重視用戶體驗。另一項企業必需注意的是技術的本質,如何配合人性。

互聯網使時空消融,商店可以全天候開店,虛擬空間無限大,但也設下了新的限制,例如過往顧客在逛商店時因為可以立即擁有貨物,所以會有較多衝動購物的行為,在網上則要面對貨運的限制。虛擬商店理論上可以減少庫存,但實際上還是需要小心計算,才可以實現快速送貨。在其他成本都很低的時候,這庫存成本可能不菲,在這裏企業就無所不用其極了:大數據分析預早入貨、將庫存外包給合作商、無人機送貨等等,都為了減少庫存,加快貨運,其背後就是要滿足我們的消費心理。

用戶體驗是近年很多產品的重點,於是產品除了要有實用性外,還要夠好玩,並要有品牌效應,粉絲經營成為一門學問。企業要掌握整個用戶體驗是如何的。2.0 時代用戶可以更自由地評論、聚合,企業必需要對負評敏感。而以前獨大的企業為了消除競爭者,往往不理用戶體驗的情況,在網絡時代將不可行。

作者亦點出兩個近年被吹捧得厲害的理論:大數據和長尾。大數據由統計看相關,不看因果,其誤區在於詮釋得如何漂亮,人的行為仍然是很難估計的 (system1較易,system2較難) ,數據亦很容易被污染 (Hack the System)。而長尾要能賺錢,必需夠肥,但參與其中的人往往並不想做尾而是頭,做頭才是誘因,這會使尾肥不起來。(你要找到千個粉絲) 另一個長尾容易失效的地方,就是並非所有產品都能像音樂般做成「零庫存」,庫存貨運成了主要成本。

雖然說 2.0 時代用戶導向,企業的注意力要由競爭者轉向用戶本身,但若果本身技術很容易被複製,就很容易被大平台吞掉,作者用 foursquare 作例子。

最尾一章作者說到搜尋引擎作為社會公器之用,並提出如競價搜尋問題。其實當一項服大到人人都在用的時候,都會浮現這類公平公義問題,尤其企業壟斷時,權力之大無人能阻。當然我們可以用例如網絡中立性、反壟斷法等作制衡,但壟斷的形態各異,未必能覆蓋。還是說我們要對付的,是資本的衝動?

本書大多都是以商業角度,去看如何利用互聯網和人性做生意,然而對於了解人性這件事,我們應以更高層次待之。通曉用戶心理精心設計我們養成消費習慣,似乎並不真正地幫助我們過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