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長尾理論與利基文化

繼續讀舊書,這次是《長尾理論》。此書 2006 年出版,但理論至今仍然適用,只因網絡平等、分散、去中心化、沒有實體限制,必然會生出長尾。長尾理論說來簡單,就是指利基 (niche) 產品在網絡平台和推薦、過濾器下,會找到顧客,雖然並不暢銷,但眾多利基品加起來的營利則相當可觀。而更值得談的,是撐起這市場的利基文化。

歸根咎底,長尾理論其實來自冪次法則 (Power Law),這法則幾乎只要有群體活動就會出現,而人是群居的動物,也自然受這法則影響。工業革命之前,缺乏交通與通訊,我們有的是分裂的在地文化,是利基文化的初期,受地域所限而區隔。科技發達後,大眾媒介發展,有限的貨架、配銷通路、黃金廣播時間,卻使我們過份注重冪次的「頭部」的大眾文化,制造了權威,同質化,以至忽略抹殺了利基文化,硬生斬掉尾巴。現在生產工具平民化,網絡提供平台空間聚集共同興趣的人,原來又將我們帶回到那個百花齊放的利基文化裏,不過這次不受地區所限,而是真正由興趣組成。

想起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裏對利基文化 (所謂業餘者教派) 的批評,在《長》裏有一些解答。例如,利基文化會否帶來專業的淪陷?作者覺得那並不是零和遊戲,短頭仍然會存在,只是有長尾會有更長足的發展。有問但人的時間和精神有限啊,怎樣顧頭又顧尾?作者則認為這其中還有一些「彈性」可擴展,例如以前你用兩小時閱報,科技幫助下 (例如過濾、撮要) 可能只要花半小時就可以了。

又例如長尾選擇太多,令否我們 陷入矛盾 ?作者則說,只要有有效的推薦過濾,助我們找東西,則選擇多其實不成問題。而這些推薦過濾,當然有賴於利基社群的建立,所以網絡平台就顯得重要了。

有人憂慮利基文化在網上發展,會否導致封閉格局,亦即人們整天只看自己愛看的東西,對其他事情無興趣?作者認為網絡始終是開放的,而且建基於連結,加上人類的好奇心,應不至於封閉。有效的推薦篩選,也會激發探索心。

站在短頭的大眾文化傳統產業很怕利基文化,總是將之打成業餘、不專業。但事實上,大眾文化大都是浮淺的,書中有一引用美國作家大衛‧華勒斯的話令我印象深刻:

「電視粗俗、下流、愚蠢,並非因為觀眾粗俗愚蠢。電視之所以是現在這副德行,純粹是因為人們對粗俗、下流、愚蠢事物的關注極其相似,但對精緻、美感、高尚等各類事物的與趣卻各不同。」

利基文化當然亦能低俗,但重點是網絡提供無限發展空間,去容納各種不同的利基文化,可高可低、可深可淺。

不過可留意的是,書出版時,還未有 Facebook、Twitter,所以立論似乎忽略了社交網站對群體的影響。大眾文化是權威性的、全體性的,書中利基文化以興趣作區隔,社交網站則以現實人脈區隔,甚至 Twitter 和 Facebook 也有不同人脈模式 (朋友 vs 跟隨者),這些都在產生不同的效果,將群眾在那條冪次分佈線上拉來拉去。

舊文: 悲觀過了頭 –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再說 Stand Alone Compl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