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 – 世界是這樣思考的

敗這磚頭時沒發現作者原來就是之前讀有關自由意志的哲普作者朱立安,很純粹就是想認識多點,再加上本書又是「寫給所有人」,事實上也不難讀,能整合各地哲學來討論,是作者的功力。只不過在鑽入不太熟識的宗教如伊斯蘭或印度教時,還是有點迷路。更甚者是中國哲學原文照引,文言文苦手有時真的看不明白(渣!)。

一如所有稱之為現代的事物,哲學一門也有西方霸權的感覺,就是一講哲學就是古希臘、西歐傳統,少談東亞印度。甚至「哲學」二字也是傳入的,但各地確實有自己對於自我、處世、宇宙有一套思想。在比較哲學時,容易用西方的標準來評價,例如夠不夠理性、客觀之類,作者認為這會妨礙我們理解其他哲學,其核心所追求的是甚麼。例如伊斯蘭哲學可蘭經就是無可辯駁的唯一真理,會令很多西歐派哲學家卻步,甚至嗤之以鼻。這書就是作者自己西方哲學出身,踏出一步去理解世界哲學的過程。

作者不想將地方哲學特色,變成刻板印象,講的都是一般而言。東亞哲學講求和諧,天人合一,刻板印象會覺得是講求服從與統一,但和諧比較是和而不同,而不是消滅個人。相信世界有其道,是可以和諧地運行,人要學懂如何與人和自然和諧共處。這當中就有禮教、孝道、君臣父子等等來讓事物和諧,也會有階級制度。形而上沒有有形象的神,可歸為不可知論,拜的是天地祖先。存天理去人欲,自我可以是空的,順從天理便是和諧。

作者有記述自己遊歷中國,到孔子家鄉感受所謂的和諧氣氛,又指世界各地都開始有孔子學院成立,是為中國哲學的推廣要點,就好像英國文化協會一般。這即被譯者打臉,孔子學院其實從事統戰和間諜活動。中共推孔教,所談的和諧,其實是河蟹。

至於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刻版印象是很講求靈性抗拒世俗,其哲學本身的確有各種不同認知現實的方式,其中有一些並不能夠只用五感,而是要用心靈,通過例如禪修,來接近真實,現世甚至是我們的肉身都可以是幻象。這裏的哲學與宗教密不可分,所以對於宇宙或倫理,都早有古經典定下來,學者或大師都在其上再加變化和詮釋。這會讓人覺得教條化,或不夠理性。

西方哲學,就是講求理性,世事是可以被觀察和理解的,而且都符合理性,用邏輯推論,要理清所事物,不愛含糊不清或曖昧的事物,將事物化約為細小單位研究,因而可能忽略了整體才會發現的現象。自我都是原子式的不可分割,社會是個人的集合,一個人的自由選擇更為重要,人們各執一見的競爭形態是常見的。

編排上作者是用主題出發,再依次討論不同哲學之異同,用意自然是著重於比較,但對於其他哲學都有點陌生時,會有點覺得跳來跳去不適應。

這哲學之旅用意多少就是通過檢視非西方哲學,來揭示西方哲學的一些侷限。他形容這些哲學裏的不同面向,就如同混音器上不同推鈕,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比重,而非單單只是某種單一價值或信念。雖然東西之比可能還是會落到所謂個人與群體之角力,但會有更細緻的了解。


Note on May 13 @10:28


譯按之打臉 //孔子學院其實是從事統戰和間諜活動…作者把它和法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或英國文化協會相題並論,顯然引喻失義

回應

Mentions

  • Fong 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