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郝景芳的長篇科幻小說,有太空元素,但比較沒有那麼硬,背景是地球人多年前殖民火星,然後獨立了,獨立戰爭後兩者不相往來一陣子,又重新有了交流。主角是火星總督的孫女洛盈,與一眾火星年青人往地球作交流生,數年後回到火星上來。這些少年在火星上出生,但青年時期卻在地球上過,他們經歷過兩種不同的社會,各有不同的價值觀、社會運作的機制,這些不同在他們的心中引起衝突、疑惑、不解,在還未及消化之時就又要回到火星了。
之前都是讀作者的短篇,這長篇給我的感覺是比較鬆散的,可能是沒有緊湊的主線連貫,較多內心描寫而較少的劇情帶動,這在短篇是沒有問題的,但長篇就有點「捱」的感覺。事實上,作者設立的兩個世界兩套人價值觀是有趣而可堪細味的,但沒有很強的故事性下,就比較像將關於同一主題的短篇拼在一起,節奏有點不一,當然很可能也是創作實況,作者自己都說寫了幾年。
兩個世界的分別在於,地球擁有充足的資源,但火星卻沒有,這發展出兩套不同的發展模式。地球上的你我都知,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尚民主自由,作者對此進一步推論是IP經濟,也與現實相去不遠。至於火星上,就趨向於共享資源,而且得將資源以上而下的方式去控制分配,比較像共產主義,但是經歷教訓而改正過的版本,而且還借鑑於地球資本主義獨大之害,還竟達成了我們現在在討論的無條件收入、居住權,還是有私有產權,但一切有關知識、想法等等的東西,都是經過中央資料庫,無償式的共享,不會私有化,這在促進火星上的技術發展很有幫助,所以火星在技術上比地球更優勝。
但這些在地球留過學的少年們並不這樣想,他們看到的是龐大的系統,使一個人難以自由換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火星人一旦一開始選了工作室,通常都不會轉,終身貢獻於此。他們到地球上,看到人們包括他們自己也轉了好幾次工作,有了不同的人生體驗,覺得比較豐富。再加上地球與火星不相往來的日子裏,地球人對火星印象越來越刻板,覺得那是獨裁統治,小童少年都被迫做工等等。於是這些火星少年,準備引發一次示威,聚集人起來反對疆化的制度。
主角洛弓盈則在這些對於不對的價值中游走不定,她追尋自己何以得到留學火星的機會,發現那是被設計好的,再調查下去則發現這與她父母的死有關,原來她的父母當年也好像他們一樣發起過革命,要改變制度。諷刺的是,父母要求的是夫妻的住屋權,卻是他們現在反對的制度之一,原因在於這屋綁死了人的自由流動等等。
顯然,誰對誰錯是絕對難以論斷,也是作者想營造也成功達成的效果,是故書名叫「流浪蒼穹」。或許這又只是世代之爭,年青人不愛規限,而稍有年紀的則愛秩序。如果你問我,因為我身在地球嘛,外國月亮特別圓,書中描寫的火星世界,對我來說是稍有吸引力,因為知識共享這件事很 open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