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小王子的領悟

小王子故事的模糊性質,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去讀出當中的意義。這書是周保松的解讀,其專注的重點仍然是哲學上的道德。小王子與道德聽上去好像沒有關係,但道德就是我們行事的一套價值觀,這關係到我們如何理解小王子在故事的行動,例如他為甚麼離玫瑰而去,他看到其他玫瑰的震撼,狐狸教他有關建立(馴服)關係的道理如何令他重新理解並安身,以至於他為甚麼要接受蛇咬,也其實是他道德理性的選擇。

自我認同

作者歸納小王子的身份危機:他對自我的認同,對於他愛玫瑰的認同,以至對於責任的認同。這些認同的建立至使他有了不同的人生決定。這些認同危機,可以說全繫於一個觀念:甚麼是獨一無二?小王子一直以為自己因為有玫瑰,所以是很富足,而且是獨一無二的。當五千朵同樣的玫瑰出現在他眼前,他崩潰了。他是誰?玫瑰是誰?我的愛情又是甚麼?

小王子認為獨一無二是其價值的建立根本,失去獨特性就失去了自我,行事作據好像就沒有了很根本的理由。當然我們依然可以很動物性地活的,但這顯然不能滿足我們現代生活,我們現在更追求意義。而狐狸教他的,是如何看獨一無二這回事,關鍵在於「馴服」,意思是建立關係,彼此需要,在關係裏的情感、價值和記憶都是獨一無二的。這讓小王子知道他可以拋去一些事物的外在特質,而從更內化更穩固的角度,去為他帶來他所重視的獨一無二。

「馴服」是譯本用詞,意思其實更是相向的,關係的建立裏,大家彼此有所委身。我自己覺得其實就是廣義的愛,不過用馴服去講,會令大家更著重於雙向性。愛中有付出,也會帶來傷害,但給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據。在文中,作者也提到馴服可以是更廣義的,由人到社群,甚至是志業。

在了解馴服關係後,責任就來了,所以小王子選擇以他認為最快的方式回去見玫瑰,因為他對玫瑰現在有更強烈的責任感。而他為此責任所作出的選擇,也有充足的道德理由。

然而,愛的自由、馴服的自由,卻不是理所當然的。例如自由選擇戀愛對象,以前往往包含門當戶對的政治在其中。在此引申的是,制度、環境,也是我們能否自由建立關係的重要原因。一個人要活出美好生活,就要找到他自己的獨一無二,而美好社會應當將他的選擇最大化,給予他最大的自由。有關自由主義的討論,在此書是略略帶過,可見作者另外著作《政治的道德》。

童心變勇氣

另一個作者的領悟是,在馴服中我們需要童心,就是一種不計算、好奇、良善,對萬物有直接而溫柔的感受。在這種童心下,我們會更勇於去建立關係。童心的對立面是社教化,就是不斷被告知事情應該怎樣的過程,這個應該大抵上只是一種社會規範。而在社教化後,我們失去好奇,比較不會像小孩般去探索關係。

老實說我自己覺得小王子某程度上並不童心啊,我可以想像到你告訴一個小孩你的玫瑰其實個個人都有,他未必會崩潰的,而是立即找個理由撐過去(「但我的就是不一樣」),甚至完全不理(「那又怎樣,我就是愛我的」)。小孩會更在意愛的感覺,而多於愛的意義。會思考獨一無二這個議題,更多是原著作者聖修伯里的看法。更不用說,小孩讀這書,大概只會對星球呀探險呀感興趣,然後其他部份讀不懂,就像周教授年輕時的經歷。

需要馴服的,是成人,他們要有更深的愛的根基,因為熱情已過。作者所說的童心,其實是經他自己精選過的一些特質,當中沒有孩童的不耐煩、貪新忘舊、自利、狡詐等等。更進一步說,童年是現代人造產物,當中可貴的特質,與其說是小孩獨有的,還不如說是我們的理想投射。在這角度,作者說的童心,用在成人身上其實更轉化成勇氣,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的精神,來適時打破社教化的框架。

回應

Mentions

  • 2017開卷記錄
  • Fong 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