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 –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politics-of-liberal-equality

周保松專研政治哲學,尤其專於羅爾斯的自由主義(liberalism)。自由主義有不同的流派,光譜有左有右,羅爾斯屬於左,與之相對的是放任自由主義(libertarianism)。自由主義表面上傾向福利主義,亦即認為政府在確保人的自由自主之餘,亦應提供各種如居住、教育、醫療、工資等等各種社會保障,不過其哲學上的理由不同,其道德證成(Moral justification)在於這些保障之以需要,是為了使每個人可以有最大的自由去過自己所選擇的理想人生。

自由主義被受批評的地方,是其看似中立包容各種生活方式的想法,其實是一種價值虛無主義。自由主義並不主張甚麼是「好」的生活,只主張在「無知之幕」裏我們都是道德人,能有正義感並能知甚麼是好,就會得出資源分配原則。自由主義,作者說其實並不虛無,而是堅持是「正當」優先於「好」。

可是問題也在這裏,作為一個普通人,為甚麼我會視正義是最高序的要求,以至當正義與我的利益產生衝突時,我會服膺於正義原則而犧牲自己的利益?無知之幕讓我們除去所有背景,想尋求一種最純粹狀態,而羅爾斯認為在這狀態中我們就是道德人,而自然而然會得出正義分配的原則。這假想的原初狀態,亦是羅爾斯論點中的最受爭議一點,一來沒有人會真的經歷這個狀態,所以在這個狀態中人們的想法如何,各有推論,是否真的「正當」優先於「好」?二來就算是羅爾斯本人在此中亦有轉變,由康德式的自主倫理,轉向政治自由主義。本書則花上好些篇章,來討論羅爾斯這個晚年轉向,及自由主義的內部矛盾。

在這個轉向當中,羅爾斯要解決正義論的穩定性與優先性問題,「正當」與「好」互相契合,成為「銅板的兩面」。周教授認他的這個轉向並沒有解決問題,因為由康德式自主倫理,轉為公共政治文化,取交疊共識,不僅欠說服力,更不適於未有此種文化的國家。他想走第三條路,「希望證成自由人平等政治是得追求的道德和政治理想,這個理想奠基於自由和平等,但不必訴諸任何先驗的形而上的人生觀,而是立足於人類的歷史經驗和道德生活」 。

哲學討論總是在高抽象層操作(或曰:離地),讀上來還需要點適應。據說羅爾斯的正義論,是想與道德心理學的模型相配合,以得出分配原則。而道德心理學的研究一直在進行,當中有不少增減的概念,例如除了公平,還有關懷、忠誠、權威、聖潔等原則,新一代的政治哲學或可再多作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