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萊茵的《星船傘兵》與海德曼的《永世之戰》是科幻戰爭類的兩大經典作,都描述了當我們有了星際旅行能力,兼要與其他星球文明開戰時的種種情況,共通的必有元素是我們如何使用科技去克服外星環境,艱辛而且會要命的訓練過程,各種軍階結構和規定如何令軍人在可能長期處於備戰狀況下而不會失常發瘋,當然也會談到戰爭的本質。
本身不是戰爭迷,所以相對是有點怕讀到超詳細的軍事科技又或甚麼偉大戰役場面。幸好的是這兩書的戰爭場面都不算多,更多著墨於戰爭期間發生的事,並討論主角對於戰爭的感覺和哲思,而科幻設定亦有趣。而這兩本書雖然類型相近,但對戰爭的角度卻是截然不同。
星船傘兵
主角是富家子弟,在受朋友影響的情況下就入伍了,但國家入伍條件其實非常苛刻,訓練極之嚴厲,會趕走不少人,是典型嚴選最好軍人才上戰場的一類。主角在軍旅過程裏漸漸成長,變得成熟兼有自己想法,也明白了甚麼是責任。書裏的戰爭場面不多,反而花很大的篇幅去講例如逃兵的絞刑下場、主角的道德課等等,顯出作者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像是發表觀點,也很具爭議性:在故事裏各國的治理秩序已然崩潰,適奉蟲族來犯,變成由退伍軍人接手,然後演變成只有退伍軍人才有「公民」權,可以參與投票。
主角經歷軍隊,了解到為何這種公民制度可能是比較好的,主要原因是只有經過嚴格訓練,知道服從,並自己與同袍的生死都有著責任的時候,軍人才不會自私地只是想到自己利益,而是有了體制的角度,才會投出更明智的一票。故事裏又提到體罰的效用,比起千言萬語的教導來得有效,是真正使人成長的。
想當然這種說法會被人認為是軍國主義和體罰教育,對於講求天賦人權一人一票的現代社會,是背道而馳的,但也不得不承認又或許有點道理,民主需要明智、有責任感的選民是不爭的事實,但如何界定門檻甚至是否要界定,則成為腦爆問題。
不過也有人認為海萊茵要回應的只是「垮掉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那種玩世不恭、嬉皮、嗑藥等等的態度,而非搞軍國主義或法西斯。我想他這樣寫,主要是因為他自己本身經歷戰爭當過兵,而從中學到了不包括責任感、同袍之義、榮譽、尊嚴等等,再以科幻手法轉而分享他的看法。終歸他後來也寫了《怒月厲婦》的一場月球革命,顯示他並不法西斯。
這小說的改編電影《星河戰隊》我沒有看,據說是拍得可以的,但裏面的意識形態卻與小說背道而馳而為人所詬病,相信這是商業考慮。
永世之戰
本故事的重要劇情道具是塌縮星,其實就是類似蟲洞的東西,是星際裏的捷徑,但就必需加速到接近光速,所以軍人會碰上時光效應。主角時值壯年,不過是三十多歲人,就已經前後跨過了數千年。時光效應下,軍人面對的不單只是敵人,而是文化衝擊,所認識在地球上的人都老了很多甚至死了,地球本身也改變不少。
主角回到地球的生活裏,沒有變得美好,人口急速彭脹而有了糧食危機,卡路里竟成了通用貨幣,出街時得請保鑣或者帶武器,總是危機四伏。文化上亦變得視雙性戀為不正常需要醫治。這使主角與女伴(同是退休軍人)不適應,想退去軍校教書,但冷不防就被國家掉回步隊,重新入伍。
故事充滿了反戰的意味,每每都是國家的計算和操控。例如主角們首次與金牛星人交鋒時,腦裏便給塞了假想金牛星人殘殺人類婦孺的畫面,再加藥物來使軍人們對於敵人毫不留情,但過後才發現,事實上他們只是殘殺金牛星人的平民百姓而已,一場毫不道德的大屠殺。再到後來知道更多時,發現所謂的戰爭,不過是用來推動經濟的手段,而多於因為被外星人攻擊。戰爭如何開始已不可考,但大概只是小誤會,然後地球人先撩者賤。
故事裏的戰役不多,反而是訓練和待戰的時刻比較多,而訓練往往要要命的,因為機甲裝本身就很複雜,既要有提升戰鬥力的作用,也要保護人類身處於極熱或極冷的外星境地,所以不幸故障就可能會要了軍人的命。而就算在飛船上,他們為了要刻服近光速,所有人都得身處保護衣裏,又是另一件極其複雜的裝置。主角女伴就因為保護裝甲不合身,而受了很重的傷,花了很多時間來休養。側寫就是,所謂的戰爭英雄和悲壯場面,不過只是大家一直以來給洗腦的幻想,戰爭本身大部份時間,很可能是無聊日常,而大部份人也可能是死於無聊。這是作者經歷越戰後的一番體驗。
重新檢視
反戰與否,此兩本科幻小說都將戰爭用另一個視角呈現,讓我們重新檢視戰爭的本質,究竟是生存自保,還是政治手段?在甚麼時候是正當的?軍人體制可以說是將科層制度行駛得最有效的方式之下,當中講求的紀律和責任,是否就是良好公民的特質?這是否理想的制度?但在制度下當齒輪的士兵們,卻似乎沒有自由意志可言,那理想的制度當追求甚麼?當制度出現崩壞之時,齒輪的責任又是甚麼?反此種種問題, 可讓大家好好思考。
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