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PSYCHO-PASS心靈判官


我記得是有看動畫第一集的,不知是畫風還是節奏問題,結果沒有追下去。概念當然有趣,但時間有很限,沒有太多時間去看系列了,(現在的影集泛濫到絕對可以塞爆大家的時間),反而是讀書的話會比較有耐性。我沒有查證,但相信小說與動畫的內容大同小異,單就第一章的內容來說,基本上是一樣的。

科幻故事其中一種常用手法,是將某一科技推到極緻,甚至成為主宰我們生活的東西,然後由此展開察看當中的得失,我們生活是變得美好了還是更慘了?誰是嬴家?有誰犧牲了?在 Psycho-pass 的世界就是唯心靈指數至上的世界(作品中細分為犯罪指數和色相等相關指標),不但由此來預知誰有犯罪傾向,並由希貝兒系統去進行適性的生涯規劃。在這種規劃之下,社會大至上分為心靈健康者和潛在犯,潛在犯會被隔離和治療,而一些潛在犯則會為為警方的執行官,在監視官之下,去執行刑警的工作,去找潛在犯。執行官在此作中算是其一在系統邊緣遊走的人。

心靈指數在此有近乎霸權的地位,在這世界裏大部份人都已經對此沒有質疑,不質疑的一部份原因除了讓很多人都過得相對的好之外,還有在此作中設定日本在鎖國(出入境需通過心靈測驗),字裏行間亦透露日本是世界中唯一成功保持繁榮的國家。當然,對於心靈指數不及格的很多人來說,會覺得給這個數值鎖死了人生,但亦有很多人已然接受了如此安排,至少是相對安穩的生活。

在接受度如此大的情況之下,大部份人都對系統漏洞沒有太大的警覺性,要有重大事故才能引發人們對系統的質疑。所以有一個可以在系統以外遊走的反派(槙島聖護,免罪體質者)並不足夠,要引發更大規模的混亂才可以。免罪體質者本是系統的異數,不會有太多人,所以真實的運作還是靠那個免罪頭盔,來引發動亂。問題是,這只是一個hack,針對的並非系統的真正矛盾(心靈指數有時並不公平),所以順著劇情發展下,動亂很快地就收復了。因為底下的人,並沒有改變對這系統的概念。更何況,系統也其實有考慮免罪體質者的情況如何應對。

而就算我們知道了真相,即網友戲的百腦匯,而這些成員的構成也看似令人難以接受,但卻未必引來觀眾在道德上的反感。首先我們其實並不清楚,這個百腦匯的真實運作如何,這些成員在連合之時,會否已沒有個人意志?是否可以行駛某些個人慾望的權力?當中有沒有腐化?能不能說百腦匯是另類的囚牢?他們與完全機械式的系統(即國人對希貝兒的普遍印象),在外顯行為上沒有沒甚麼分別?這些問題,我覺得都是本作的核心問題,而又欠缺發展的。

這使得有一些比喻,在這個作品不太成立。例如說希貝兒就像某種獨大的執政黨,擁有無上權力控制人民生死,而在體制當中的刑警,就得面對道德抉擇。我們當然不接受這種權力關係,因為我們知道那很「人治」,而沒有制衡的權力,只會傾向於腐敗。但在我們不清楚百腦匯的邏輯,是否會跟普通人一樣犯同樣的錯,有同樣的認知弱點等等,他們會自私嗎?他們有沒有「個人利益」這回事?這使得類似的比喻,並不能就此反射到我們現實,根本上是一種新的情況了。所以有人說其一主角朱常守,最終表現出犬儒、服從體制、為權力服務等等,是很容易的批評,卻未必合理。

或許這設定是刻意為之,使系統的合理性更為模糊,灰色地帶就更多,但問題似乎是我們很難再討論下去。我們大概會認為現在這種有所欺暪是不道德的,但假若百腦匯是可以經由人民授權而存在又如何?是否就可以接受以這種方式的管治?同樣的,唯心靈指數至上的社會,是否好像朱所言的,只要有公審制度處理免罪體質者,就可以甚至應該存在了?心靈指數至上令一些人覺人生被限制了,這種限制是否越少越好?其界線如何?這些都是很好的畫外討論,但卻沒有成為角色的掙扎重心。

以故事來說,因為都是一話話的格式,所以沒有小說那種連貫性,使本應緊張的情節,卻看似輕鬆。我自己覺得書在上篇的尾升,以朱常守做抉擇為結尾,的確帶來高潮,但下篇開始卻沒有將這氣氛延續下去,甚至到了動亂時都不太有緊急的感覺,靠的只是追捕劇情推動。反角槙島最後攻擊糧食系統,更加是離題的舉動,破壞糧食帶來動亂,不會令人更相信希貝兒的控制是必要的?

這篇看似有很多批評,但我認為這作品的概念還是相當有趣的,會引發思考,值得一看。

回應

Mentions

  • 2017開卷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