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 – 少數派報告

(開卷筆記復工,慢慢慢慢追進度吧)

PKD這本短篇集收錄很多已改篇的作品,最出名的有《Minority Report》和《Total Recall》,也有些不太出名的改篇。當然故事又是他的拿手好戲,真作假時假作真,事物節本質似乎就必然是層層疊套而且永不見底,也沒發覺知,只有在系統偶然異常的裂縫中,我們才可一探究竟。這幾個故事的寫作時間沒有考究,但故事邏輯都很清晰札實,也比較少怪力亂神,看來是同時期作品?感覺是故事的橋段有趣引發思考,卻少了一點瘋狂。


《第二代》(second variety) 以美俄戰爭做為背景,核戰已使地球生靈塗炭,雙方繼而開發機器在惡劣環境下繼續戰爭,而這些機器而經發展到自我生產的地部,還會不斷改良。美軍少校收到俄軍請求會談,路上遇上一個拿著泰廸熊的小孩,看似是戰爭生還者,給跟著一同上路,到了俄方被三個士兵卻被射殺了,並發現這個小孩原來是機器人,俄方已經被這些機器人入侵。這個小孩型號是第三代,而還有一個老兵型號是第一代,第二代則沒有人見過。少校與這三個俄兵說著要如何逃走和告知美方,中間發生不少爭論,畢竟所謂的第二代也應該是人型,又怎麼確認不在你們當中?

最後當然PKD式地沒有好結果,少校在事後才發現將第二代送進去美國的月球基地,看來人類文明將結束。但少校亦看到這些機器人也開始自相殘殺了。當中值得玩味的是機器產生機器的模式,跟我們近來常討論的科技奇點相似,而奇點一但爆發,是一發不可收拾。

這小說有改編成電影《Screamers》。


《冒名頂替》(Imposter)則是對抗外星人的戰鬥的武器開發的主角奧哈馬,突然被捕,並被指是外星人秘密來地球的頂替者機器人,身上裝有會因某口令而引發的星球級炸彈。主角當然否認,並設法逃走,甚至不惜說自己就是機器人,將要爆炸,以搏得逃生機會。一心想著只要他找到機器人的屍骸,就能證明清白。他找到了,卻發現不見機器人,口中唸著:「如果這是奧哈馬,那麼我就是…」對,口令中了。

這個外星人任務必要的一點是機器人必需認為自己是人類,以強力的身份認同取代懷疑,但其觸發機制正正是要先自我懷疑,相當有趣。


《規劃小組》(Adjustment team) 裏因為一隻狗的失誤,令到主角在他所在的區域進行規劃之時在場,他很驚訝地看到所有東西變成模糊,然後有大量保護衣人員進入做事。所謂的規劃就是一種「場景調整」,例如改變一下枱面方向、改掛令一張畫等等,以這方法令到人們的行為上有所改變。主角被帶離開去見「上面」進行規劃的人,被解釋這一切都是合法,而種種調整正正是為了美俄戰爭的緊張關係。

與一般電影主角會因正義而要揭發不同,主角被告知可以回去,但要保守秘密,他亦守口如瓶。這故事有改編成電影《Adjustment Bureau》。


《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 因為看電影在先,所以印象更深。故事開首是相似的,測罪系統(Precrime)可以預先知道罪案發生而進行遞捕,其開發者安德森有一日卻發現自己的名字在測罪系統報告上,預言他會殺一位退役將軍,而他根本不認識這位將軍。安德森首先覺得這是個陰謀,因而去找這位將軍(自我實現預言中),將軍說那除非測罪系統出錯吧!將軍其實也別有用心,希望安德森因為知道自己會殺人,而阻止自己去殺人,從而證明測罪系統有錯,這他便可發動政變。

身為開發者,安德森便再思考測罪系統的機制:三位先知(Precog,能預測未來的人,也常在其小說中出現)中的多數結果,也就是兩位或以上,會被寫在測罪報告上。安德森便想調查一下那個少數派報告是甚麼。重點是三個先知的報告會互相影響:先知A預測安德森為保測罪系統威信而殺死將軍,先知B按A預測出安德森為保工作不會殺人(這是少數派報告),先知C則按B預測出安德森因為洞悉將軍計謀而會殺人。

在這裏展現給我們的是未來「看來」是不確定的,所以先知們才會有不同預測。以這樣邏輯,我們很容易想像到如果多一個先知又會有不同結果嗎?會隨著每一個先知的增加而反覆出現殺人與不殺人的預測結果。偏偏故事最後卻是以先知C的結果為真,安德森為了不讓將軍陰謀得呈,所以殺了他。事實上,在看似我們可以自由選擇的場景中,種種條件限制,卻會使我們得出唯一選擇。例如安德森是測罪的開發者,對於測罪系統的信心和其帶給社會的改善,使他甘於犠牲自己來讓測罪系統可以繼續下去。

這種對於測罪系統的模糊性,自由意志的疑問,與電影版本大相徑庭。


《戰爭遊戲》(War game) 故事裏月球經濟起發,向地球輸入大量產品,主角是地球進口管理的人員,負責進口遊戲的檢查。當中有一副「牛仔裝備」能讓人進入虛擬場景,非常真實。但進口處認為這產品使人產生幻覺,影響意識,禁止進口。另一類似大富翁的遊戲,因為人員都太熟悉,所以容許進口,雖然說那遊戲是以輸掉所有財產為目標。

一款「戰爭遊戲」才真正引起他們注意,這遊戲每次開動,士兵都會試以不同陣形攻佔碉堡,每一局完了又再來過。過程中,他們發現士兵數量減少了,仔細考測才看到死了的士兵將自己融入碉堡之中。他們覺得這非常古怪,並懷疑最後融入的士兵會不會引發爆炸甚麼的,偏偏結局卻是甚麼事都沒有發生。但為了安全考慮,他們還是禁止入口。

事實上,那個大富翁遊戲才是真正有害的,因為它宣揚要輸掉所有錢的觀念。月球如果真的有意圖,就是靠戰爭遊戲和牛仔裝來聲東擊西。也可以換句話說,在自由經濟開通底下,真正的戰爭已不是以前的荷槍實彈,而是文化侵略,是意識形態戰。


《啊,當個布洛貝爾人》(Oh, To Be a Blobel) 是個頗為淒酸的故事。地球人與外星人戰爭,外星人是類似阿米巴變形蟲沒有固定形體的。兩者都派出無間道:改造身體成為敵人的形態。主角就是這樣,可是有後遺症,戰後他回地球的生活,一天之中會有幾個小時變成外星人樣子。

他尋求協助,結果是讓他與另一位外星人無間道結成夫婦,他的妻子是外星人,但一天中會有一段時間是人類模樣。在妻子的協助下事業開始發展起來,也生了幾個孩子,有些是純人類有些是外星人。有了錢,他開始捻花惹草,與妻子關係惡化。

另一方面,他發覺要擴展事業,最好他自己本身再接受改造成為百分之百的外星人,才可以在正與地球有生意往來的外星上取得信任和市場機會。結果他改造了,但另一方面他妻子為了挽救婚姻卻全身改造成地球人…

這是有關身份認同的問題,怎樣才是一個地球人,地球人的本質是甚麼,在出現半人半外星人的狀態下才會顯得重要。然而這也並不一定是難答的,例如利益,例如為了愛,只是議題人人不一樣,也就是說其實並沒有一條人人適用的明確界線,而我們往往都愛強加於人上。


《死者的話 》(What the dead man say)

這一篇比較長,採用了之後在《尤比克》也有出現的概念:中陰身,也就是人死後只要維持腦波就可以維持多一段時間,用技術可以與之對話。這甚至有一頁是完全與《尤比克》一模一樣的文字。這種技術間接來說就是延長了壽命,並與之伴隨的權力,成為不僅是「老不死」,而是「死不死」。故事本身就高度政治化,大公司總裁死後打算以中陰身延續權力,主角是總裁的代理人選,本來要安排好中陰身事務,但也為離不離開公司而掙扎。他照安排中陰身,卻出意外召喚不回總裁,但外太空竟傳來他的訊號和話語。總裁孫女出現,看似想繼承祖業,但又精神不穩。另外又有敵對公司想進行收購;還有一位說收到總裁訊息要選總統的人,將能左右城市的局勢。

故事人物交錯,但整體上卻不算精密,有PKD後期那種隨心和即興的感覺,還有多點怪力亂神。故事本身自然是世代與權力之爭,但最後也點無疾而終,一貫了PKD對於現有制度的無力感。


《全面回憶》 (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

電影也已經拍過兩次了,不過內容上大致一樣地與原著有所分別,原著是沒有甚麼革命軍的,只是主角想要一段火星記憶而去找Rekal公司一段一樣,之後的劇情展開完全不一樣。原著的版本是置入記憶引發起主角有關特務的殘缺記憶,而且在家中也找到相關物證。官方介入,確認真有其事,安排主角重置記憶,代替內容是他與外星人接觸過並打退了他們。但在過程中又發生意外,發現主角原來真的小時候有和外星人接觸,並且確定他沒死的話外星人不會進行侵略…

沒有英雄冒險,但卻很有玩味,記憶重置引發混亂又記起被遺忘的事,新的舊的真的假的完全分不清。


《電子螞蟻》 (The electric ant)

主角遇到意外,發現自己是稱為電子碼蟻的機器人,是由公司派來做代理管治的。他外表與常人無異,也住在舒適豪宅,有秘書工人,與一個高級行政人員一樣。主角開始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探索,發現他胸口有一個裝置,會輸入「現實紙帶」來控制他的經驗事物。他於是試在這紙帶上扎孔、剪掉一段、反轉等等,現實就會使某些東西消失、突然進入空白或其他更其怪的事。

這基本上是虛擬現實的 (accidentally?) steampunk 版本,完全控制自己的主觀現實,而得到一種全新的解放與自由,在這個世界你就是全能者,可以控制任何事。一如 PKD 一直提出的疑問,經驗比起現實可能更重要。

最後還是要加一點玩味,原來這個主觀現實,可以影響到其他人,主角的秘書也同樣見到一些幻象,那甚麼是真正的現實呢?

回應

Mentions

  • 2019開卷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