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艾西莫夫 (Asimov) 的 機器人系列 小說裏,經常會出現「 科學怪人情意結 (Frankenstein Complex) 」一詞。「科學怪人」當然是源自於被稱為西方第一本科幻著作: 瑪麗‧雪萊 (Mary Shelley) 的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 ,書中主角 Victor Frankenstein 發現了生命的秘密,用人的斷肢殘骸,創造了「沒名字的怪物」。怪物因為孤獨於世又不被認同,結果只能倒戈相向,殺人放火帶來悲劇。在艾西莫夫的故事中,「科學怪人情意結」簡單來說,就是指人類對於機械人的恐懼心理。即使有「 三大定律 」保護,人們在心裏仍然害怕被機械人反噬,害怕它們會失控,害怕它們會取代人類。
而在這些故裏,我們可以看見另一種心態,或可稱之為「小木偶情意結」。「小木偶」指的是童話故事裏的 皮諾丘 (Pinnochio) ,其故事想大家也耳熟能詳,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想「變身為人」的故事。「小木偶情意結」在社會上有兩種發展。其一是機器人製造商,不斷改進使機器人更像人類,無論是外表或是功能上。打造人型機器人 (Android),有其實用的價值,因為在人類社會,各種環境設備都是以人類的尺寸而做的,人型的機器可以直接操作這些人類設施,變成萬能代工。但除了實用價值外,這當中可能還有心理因素,一種「以自己形態創造」的創造者慾望。
「小木偶情意結」在社會上的另一發展,發生在機器人身上。在 A.I. 剛剛發展的機器人故事裏,機器人不僅形似,神也似。正因為「科學怪人情意結」,人類對於越像人類的機械人,就越恐懼和越不信任,反對其存在,甚至「迫害」它們。面對這些人類的反對,開始有思想的機器人,對自身的存在產生質疑,而力求同化。像在 《鐵甲再生人》(Bicentennial Man) 裏的機器人安德魯,逐部將自己化成肉體,最後更不惜一死以求人類認同。在 《人工智能》 (A.I.) 裏的大衛,在得知自己是機器人後,他不斷追尋如何能讓自己成為真人。
但若果再以「實用」的角度出發的話,機器人其實比起人類有很多優勝之處:長壽、計算速度快、身體零件可以更新、耐用、不受理境污染所影響等等。機器人力求同化,單純是為了活在人類社會的一份認同感,而這一份認同感又單單是因為地球是人類社會所主導的世界而已。如果機器人想通了這一點,人類的「科學怪人」夢魘就有可能實現,變成科幻的其一恒常主題: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戰爭。
除了「同化」一途,其實還可以「共生」,大家彼此和諧取得平衡。艾西莫夫故事裏,機器人看似受到三大法則的「規範」,但這些法則其實保障了「共生」環境。對於一個「好好先生」的人類來說,其實也會約略遵守著三大法則:不傷害別人、聽從真理、保護自己。但人類能否拋下「創造者」的尊嚴,容許機器人「共生」?
Bicentennial Man 實在好看。我覺得,當中更提出了將來可能出現「人機難分」的情況 —- 大量人工器官的出現,人體內越來越多機械,所謂「人類」憑甚麼去歧視「機械人」呢?
關於人工智能的發展,將來亦可能不再只是模擬人腦,而是研究電子人腦。數年前聽朋友說,現在有研究最根本的人腦運作,研究當中的電流及化學作用,嘗試用電子模擬人腦的運作。如果成功,到時就是在 hardware 上去模擬人腦,而不只是在 software 上模擬了。
hihi你好,,,我見到你的相,,,有菜包果,,,
你識整嗎? 可以教我整嗎?
可以教我做法 及 需要d咩材料 ?
我想整 正宗的,,,聽father講過他最中意食架,,,所以我想整俾佢食,
謝謝你幫忙,,,
可以的話,,,點覆我email,,,thanks!!!
思考:人類歧視機器人,只因創造者高高在上的關係而已~
阿啦:我唔識整的,係返鄉下有人整黎食
人類與機器人的關係﹐高低的位置只是其中一個層面而已﹐牽扯的還有無盡的許多。比方說﹐人類對完美的追求﹐其中一個源頭﹐即是源自自身的不完美﹐所以當人類製造出以自身為藍本的擬人化機器人時﹐人類就得去面對機器人所對照出來的自身的不完美﹔極為矛盾﹐但這即是人類。具體一點舉個例子﹐人類自稱是萬物之靈﹐但會思考﹑有感情的機器人的出現﹐將迫使人類去面對一個嚴酷的事實﹕人類極可能也只是一副機器﹔機器人的存在﹐於是就變成了對人類所具有的所謂靈性的一種嘲笑。所以有生命﹑懂得思考﹑有感情的機器人之於我們人類就有如一面鏡子。你講到的高低不過是控制的層面罷了﹐即便是今時今日我們人類對自身也知之甚少﹐心理學範疇對這方面的研究也纔剛起步。
如果單純以生物及化學角度,人體、以至人腦都不外乎是細胞與化學反應,思考、感覺亦只是電流反應而已…
7-11:是啊,一面鏡子。要做「人」,人必先要足夠了解自己…
思考:所以亦有人指出,當電腦運算速度足夠快,便能模礙人腦
思考﹕
之所以例如Alan Turing的Mechanist學派就認為人類原本就是一副機器來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an_Turing
在「自私基因論」的學者看來,人類也一樣是機器而已,是基因建造的複製機器。
所以某些宗教人士非常討厭這種理論。
(他們又不想想,在他們的宗教裡,人也只是創造者用來歌頌自己的工具)
我想人們大概不會創造出跟我們一樣的機器,因為對工具來說情感和愛恨等東西是沒有必要的。
反而像艾西莫夫的《最後的問題》那種不停地為人們解答和思考問題的機械更有可能。
人類也是很沉迷於「工具」的~~
說起來這種 creator vs created 也是科幻常見主題之一
没有多大差别,两者同样都是物质所制造。只是一者以电流为动力,一者以生物能为动力而已。本质上都是有原子而组成。除非有一天物理学有新发展,发现了超越物质的精神力这一类的东西,否则人类和机器人实在无法从本质的角度来区分。
我个人有考虑过,从宗教的角度,去探讨人类和机器人共存的问题。以佛教来说,所谓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喝酒。如果运用在机器人的三大定律上,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人类和机器人都共同遵守同样的宗教戒律,那么是否能够解决“科学怪人情意结”及“小木偶情意结”呢?
如果大家都是好人而且文明講理性,根本不會出現歧視機器人的情況,也不會產生恐懼機器人的情緒。
小影:
我不同意喔!「對工具來說情感和愛恨等東西是沒有必要的」, 也許; 可是對人類來說卻未必如此。舉兩個例子: 對醫院來說,一個體貼細心和藹可親的女機器人姐姐,可以是小孩病人的好看護好朋友; 對許多男人來說,一個可以讓他們感覺到人類體溫適度情感愛恨的無手尾安全性伴侶女機器人妹妹,偶爾也會是蠻方便的。
Jacky:
所謂「人」不過就是大自然裡的一種物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