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 – 液態之愛

會看這本是因為給哲學佬騙了,話說《哲學有偈傾》第一季有個特點,就是常找嘉賓上節目打面,用哲學論點挑戰嘉賓熟悉的範疇,其中一集是愛情片導演,然後就介紹了這本。這是本經典著作,以在下的程度大概應該看其解讀或超譯乜乜之版本,算是不自量力或好聽點走出舒適區。難讀的地方在於散文式編排,不會跟著一條思路去討論,所以對於此題目不太熟的讀者如在下,感覺東一句西一句的,會覺得消化不良,始終不是入門東西。但這編排也成了一種藝術,帶來一點詩意和文學味道,一如《戀人絮語》。另一方面,液態現代性的概念在今天其實更加近,更容易理解得到的。

說到人際紐帶(Bond)令人想起EVA裏談到的羈絆,都是感覺有點扭彆的詞語,可能就是對這東西感覺陌生。液態現代性裏關係要不黏手,以往固定實在的變成流動而暫時,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句也相當老舊了!)。除了消費主義作祟,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法,畢竟現代生活就是要每天見到大量不相識的陌生人,不可能每每深交了。但我們畢竟又是社會動物,對於關係還是有所追求,形成進退兩難。EVA的主題其實就是談這個,現代人的孤獨,脆弱的紐帶,害怕傷害,既想取暖但又全身是刺的刺猬兩難。

愛情這種兩人的親密關係也變得液態流動起來,自從婚姻從生兒育女和政治脱離關係後,愛情神話正式上場,戀愛大過天,愛情是兩人之事,沒有什麼家族或部落責任所綑綁,兩個自由意志能夠自由選擇關係是最重要的事 。這些選擇的重量不少,單純愛情本身就得繼承起一生一世彼此委身的承諾,要面對極大的犧牲與付出,對於理性消費者來說可能是付出大過收穫。於是我們就會想將愛情輕量化,是可以不斷嘗試的,是灑灑脫脫的,美其名每次都是學習成長,下次再上路。愛情成為一種可以學習的技能,搞不定可以找咨商師,報紙專欄愛情信箱可解答大家疑問,在商品架上必定有愛情解方。愛情一方面成為一場賭局般,是應該計算清楚,也不用次次訓身以免一舖清袋。一方面我們又繼續吹捧愛情的神聖地位,真愛能跨過一切,使一切水到渠成,於是我們就一直尋找那位真命天子,不斷地去嘗試。

想起一句老歌: When I fall in love, it will be forever. Or I will never fall in love. 沒有全身投入的勇氣和奉獻,左計右計成本風險,愛情不會來。真愛不來,我們又不如不要。

刺猬的兩難,是自由與安全感的兩難。個人主義我們想要自由自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又不想要絕對的自由,因為需要安全感,這是舊時代的家族、社會所帶給我們肯定實在的東西。書繼續將此主題擴大下去,兩個人組家庭,要不要小孩?這已不再是理所當然的決定,而是一如愛情要思前想後,計算得失,孩子是不是一項值得的投資?不是說古時為了生產力(多個人耕田)就不計算,而是現代的計算已轉到個人感覺之上(這小孩能令我快樂嗎?)。但事實上又沒有多少個人可以很理性地下決定,否則人類走向滅亡。

液態之愛推到上層就是個人化和全球化的結果,全球化使一切都處於流動狀態,新聞、消息、金錢、文化、人口等等都在激烈流動,於是我們便變得難以建構從前的簡單又固定的關係,而得學會接受隨時碰到的陌生人。這就是「愛鄰舍之難處」。時實上放在今天的脈絡令人感覺更深,因為自由主義的核心國家歐美,都面臨著為國家劃界的問題,難民潮下誰可以進入我們的國家,這些外來者又該有哪些待遇,成為爭炒不斷的話題。人人手機在手,這本來就鼓勵淺交式的流動愛、弱連結,可以已讀不回令很多人鬆口氣。現在再加上AI搞局,社交媒體回音壁之煉成,令問題更嚴重。

愛鄰舍之要點在於我要找一些共通之處,以往會提出一些普世價值,如人權、自由、民主等等,建構超越國家民族的想像共同體,然而現在看來,卻有點越來越難的感覺,實在有很多人都其實並不相信這些價值,又或者並未意識自己需要認同這些價值。在訊息碎片化的時候,發大財拼經濟的感情訴求,比起某些理想主義更易入口,這是消費者的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