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計劃的成名作,故事背景在近未來一個反恐戰趨勢下加強保安的認證社會,舉凡出入、消費、登記等等生活事皆需要認證,在科技上亦做到近乎無縫,使用上不會太不方便。人們認為那是為了安全而必需有的犧牲。主角是美國政府暗殺小組成員,用以處理在外交政治上不能處理的事。在幾次的暗殺任務中,連發覺連繫於同一個關鍵人物,他每到之處,必然會發起內戰。
在硬件上,本作有很多有關未來戰爭的技術描寫,奈米機器人、人工肌肉、腦神經控制、光學迷彩等等很豐富。各個任務中的場景情節也刺激,想必在將製成的動畫中會有所表現。不過對我來說本書的特點在於第一身描寫主角大量的思考、想法、心情等等,他對於暗殺這回事有糾結的心理,暗殺者理論上只是執行者,沒有道德責任。然而身為行動的主體,又是否能將當中道德責任挪開?尤其在暗殺任務上會走入危險的戰區,與未成年的小孩士兵對戰時,殺害兒童本有違我們與生俱來的道德感,但軍方會使用腦科技和心理學,使這些暗殺士兵在面對兒童時可以毫無感覺下手殺害。這成為主角的掙扎之一,究竟我的意志在那裏?是應負責的嗎?主角反問,這跟那些被灌了藥的戰爭兒童,又有沒有分別?在這裏,主角再將此映照於個人經歷:為成了植物人的母親拔喉, 究竟在那一刻母親有沒有意志?我是兇手還是幫手?
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兩方旗鼓相當的士兵交戰情景,因為兩者都有應用到抑制痛感技術,亦即士兵們只知道痛但並不感到痛,結果是雙方可以斷手斷腳、甚至失去下半身仍然繼續戰鬥,兩堆不似人型在交戰,感覺恐怖。科技由本來延伸我們的身體,變作內爆式入侵。
伊藤似乎對於人與語言的關係有所著謎,這次故事的歹角之所以能夠在所到之處引起內戰,在於他對語言的研究結合腦神經科學,發覺當中有模式可以啟動人與人間的仇恨,就如咒語般,但必需在人口夠多的地方才能實行。若將語言比作我們的器官,這些咒語就是虐殺器官了。不過作者對此雖有反覆討論,但實際上這些語言如何運作仍然比較難以想像,因此真的反而沒有技術感,比較像咒語。情況有如心理史學如何運作,是難以描寫的。在此或許可與攻殼的 Stand Alone Complex 比較,兩者都有改變人意志的力量,但 Stand Alone Complex 的觸發條件之一為高度網絡連接,我們較易想像得到這種狀態對人腦產生改變。但語言的話,我們日常也正在使用,當中還有甚麼機關?這顯得神秘而不可知。
歹角要引起大屠殺的動機有點出人意表,但邏輯是以其他國家的戰亂,帶來美國本土的和平,並質疑所謂的監察社會,其實對國家安全沒有丁點兒幫助,還以我們的私隱作為犧牲。首先是很難想像歹角單單因為妻兒被殺就能作出如此政治化的沉重決定,畢竟他要進行的是大屠殺,這似乎需要更充足的動機。可以看出作者是先有設定,再設計人物。再說就是沒有怎麼描寫過私隱被侵之害,社會運作看似還很方面,這麼一來跟大屠殺之必需又少了一截對比。
本書通過主角獨白反覆對話探討這麼多科技、自由意志、道德議題,已經很不錯,不過亦因如此故事性反而不夠強,造成上述角式和設定的問題。此故事將會連同《和諧》和《屍者的帝國》動畫化,且看製作單位如何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