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為何統治世界」是大哉問,也是近年很多學者都研究的題目,而更重要的是將來會如何?研究這問題的人,作者大抵分為古早決定論和一時碰巧論。古早決定論者認為某一遠因決定了今天的形勢,可以是基因、氣候、地形、天然資源,又或是無形的文化、宗教、政治體制等等。一時碰巧論則認為西方現時的領先,是碰巧一些事剛好發生在西方,例如意外發現了美州促成貿易體系,好運發現媒礦才足以把許多行業迅速機器化等等。作者認為研究此題目必需看歷史,不只是近代,也要包括遠古,而且要綜合各種考古、地理、生物、社會學等等知識做一個人類全史,才可以看到歷史輪廓,從而回答這問題。
作者先定義西方泛指丘陵兩翼傳承下來的所有社會,而東方是中原華厦傳承下來的所有社會,都是農業起源的核心。再說他的研究方法:綜合不同學科領域的資料,為一萬六千年來的東西方社會打社會發展分數,這分數包括最大市場人口數、能量取用、資訊科技和戰爭力。這些數據必需要古今皆有,或可做合理猜估,而且彼此獨立等等。這樣下來就可以畫圖表了,再從圖表上看到歷史輪廓與走勢。作者在這圖上看到大哉問的答案,既非古早決定,亦非一時碰巧。
圖表上一直是西方領先東方一千年左右,兩者在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都碰上了天花板,會受阻然後崩潰。而在某一時間,東方超越了西方,但亦未能突破天花板。最後西方追上來,並在工業革命之時,社會發展飛衝天。在這裏,因為東曾超西,所以不是古早決定,但時間上西又長期超東,所以也很難是一時碰巧。
在工業革命之前,兩個社會都會因為碰到天花板,不能突破,而又走下坡。作者稱之為發展的吊詭,人類繁衍後代和增加能量取用,會對現有資源做成壓力,所以越發展越有阻力。新的問題出現,給解決,又帶來新的問題,使人們面臨困境。若經不起挑戰,社會發展便會陷入停滯甚至倒退。而當社會解決不了問題,便會出現饑謹、瘟疫、流民、政府失能,再加上氣候變遷,作者稱之為「天啟五騎士」。他分析在圖表上社會發展走下坡之時,都可以看到五騎士的出現。
而社會之所以會進步,作者稱之為「貪懶懼法則」,即人們時時尋找舒服、安全、省事的方法去做事,可以在有些時候突破發展天花板。東西在治理方法上都分別都由低階(分權、鬆散)轉向高階(集權、高組織),使國家變得強大,有能力一統帝國。經歷第一波軸心思想,人們開始掌握自己命運,做自己的主人,而非神格君王,世界觀翻新了。在東西方的低潮之時,第二波軸心思想興起,分別是基督教和佛教,以平易近人的教條吸引很多人,在高階統治崩潰之時,給拯救型宗教填補了。
用生物學和社會學可以解釋到大部份的歷史走勢,在細節上的發展節奏,而這在東方西方都大概相同,只是發展時間和速度並不一樣。所以生物學社會學是不能解答大哉問的。而地區差異,主要分別在於地理學。這看似是古早論,但實則不是,地理學必需配合時間線去看,因為地理的優勢是在不停的在轉變中。開始的時候,能夠在冰期結束後有地理條件馴化動植物,能夠最先得到發展,在西就是丘陵兩翼,在東就是中原華夏。然而發展的弔詭就會出現,使到核心移向他處。以西方為例,核心本在近河之地,但社會發展下核心向外殖民,一些邊陲地帶學習核心的技術,但也得克服自身所沒有的先天條件,例如農民把整套技術翻新,做出灌溉農業,收成大增,反勝核心,作者形容這是後發優勢,當然也是靠邊陲的人發揮貪懶懼法則,解決問題,在技術上創新,以至後來居上,核心轉移。
這種核心轉移在歷史上一再上演,西方由河流向外發展,轉至以貿易為主時地中海發揮很大作用,使西方大大領先,但轉至羅馬帝國時期地中海卻成易生紛擾之地。東西開始交流之時,西方引入東方的航海術與槍炮科技,使西方急於訪東,廣探航道,意外發現美州。東方不是沒有技術條件,但就地理上探印度洋是自然比較合理的,而且多年來外患來自西北,擴展方向自然是向內陸草原。同樣道理,東方不是沒有發展工業革命的條件,只是在變動的地理上西方在海運發展下更有條件和誘因發展工業革命。「每個時代都得到它所需的思想」,沒有英雄狗雄也不是基因,而是地理學決定了差異。
然而英雄狗雄的影響在這個日漸複雜全球化的社會,卻可能有重要影響,終究還是科技使我們能夠將某人的影響放得很大,完全是不對稱的。網絡使資訊流通的程度,使每個人都有了更大的潛在能力巔覆既有權力。
本書尾章最有趣,談到未來走勢。老實說,由工業革命飛衝天的社會發展看來,其實是很難再估計,那條尾看起來實在太過黑天鵝。作者依據他的貪懶懼法則、中心邊陲的地理關係、後發優勢天啟五騎士等等「元素」分析現時東方正在發起後發優勢,財富會繼續東移,西方是有可能讓位給東方的。
但廿一世紀有其硬天花板,天啟五騎士也在蠢蠢欲動,氣候暖化若引至發展崩潰,其他天啟騎士如饑荒就會來。而非洲到亞洲的不穩定之弧,引至大量移民,又會增加疫病之脅。這種種威脅加上核武,其可能會帶來「夜幕低垂」,引自阿西莫夫科幻故事,亦即「冚球剷」。另一方面要看的是科技發展,他引用庫茲威爾的「奇點」論,那將會如工業革命般將我們帶到一個難以猜估的發展上升,若果西方能掌握「奇點」則能又繼續其霸主地位了。又或者將東西之別廢掉,因為人機合體,將大覆改變能量取用、組織聚居、戰爭攻防、傳輸資訊的方式,這讓地理學意義完全廢掉。廿一世紀是「奇點」與「夜幕低垂」的競賽,但要讓「奇點」跑贏並不容易,要小心控制戰爭風險、節制氣候異常、發展能源革命,樣樣到位。但「奇點」也未必是大家所想像的天堂,例如人機合體後,「人工」智能可能全面取代智人,有些人或許並不能接受。這時候就連貪懶懼法則也不管用了,這是生物學的終結,結果東西之別根本就無關機器人的痛癢。
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