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 – 奇點遺民

劉宇昆作品集,包括雨果星雲兼得的《摺紙動物園》。他較為中國讀者所知的是翻譯了得雨果的《三體》(劉慈欣)和《北京摺叠》(赦景芳)。他的部份作品多少都有點中國風味,這可能讓西方讀者青睞。相比起同是美藉華裔的Ted Chiang則沒有那麼華風。劉也喜歡他的作品,有幾篇向他致敬。因為做過編程,所以有些作品會運用較深入的概念,例如類型系統。有好些作品則探討人類如何捨去肉身,進入新的虛擬形態。他寫人物纖細,多對話來表達人物感受,主題概念可以很抽象,但寫到身處其中的人感覺不離地。以下簡介或短評:

《異世圖鑒》(An Advanced Reader’s Picture Book of Comparative Cognition) 講人類為了與外星溝通的卑微努力,在太空中高速飛行,與宇宙終老,並聆聽外星生命,於是有了圖鑒,寫了(想像了)不同外星生命的生活形態。

《人在旅途》(The Long Haul) 在能源問題下開發新式的貨運工具:熱氣球。記者親身採訪一個熱氣球貨運的人,如何在不同地方走來走去,熱氣球的生活如何,每天看到的景觀,如何組織家庭。他娶了一個中國女人,於是就有了異地文化的對比。這篇與《摺紙動物園》有點異曲同功。

《迦太基玫瑰》 (Carthaginian Rose)、《奇點遺民》(Staying Behind)、《世外桃源》(Altogether Elsewhere, Vast Herds of Reindeer) 是為「未來三部曲」,探討人類在可以捨棄肉身進入虛擬之時期,自然有了肉身派與奇點派的對立。肉身派就是「奇點遺民」了,因為拒絶虛擬化而要自成一角,並不承認那些奇點人,認為他們已經死了。故事當然不會定調誰是對的,但嘗試寫寫虛擬生活與虛擬體驗究竟是如何的。

《真正的藝術家》(Real Artists)心往的電影製作公司,原來竟是用觀眾群加 AI 計算情感曲線,給想加入的主角一記當頭棒喝,人類所謂獨尊的創意也要讓位給AI了。但換個角度,現在又有那些商業電影不是機關算盡?

《單比特錯誤》(Single-Bit Error)是 Ted Chiang 《上帝不在的地方叫地獄》的姊妹作,描寫天使降臨現象是宇宙射線引起的單比特錯誤,影響到大腦裏的「類型系統」崩潰。類型系統就是 Type System,是編程所用的系統,用來確定例如某變數要是數字就必需是數字,不能其他類型,例如字串。在這裏用類型系統對比世界觀,天使降臨就是使某些世界觀和價值系統的崩潰重塑。不過看在程式員的眼中,似乎是比較牽強的類比。

《愛的算法》(The Algorithms for Love)機器人發明者發現人類不過算法,不是比喻,而是確實真的是決定論式的算法。這震撼了發明者,使他陷入抑鬱。這篇作者揚言受 Ted Chiang 《除以零》影響。

《機器護工》(The Caretaker)老人接受機器看護照顧,卻發現這機器人具有人性,原來是由低收入工人所遙遠控制的。

《造訪》(The Visit)有一堆外星物來到地球,卻甚麼也不做。主角發現他們是來監測的,於是決定將女性受壓待給他們看。外星物走了,會否審判人類?更重要的可能是,我們謹記,原來真的天有眼,我們不可以隨便亂來。

《折紙動物園》(The Paper Menagerie)其實比較奇幻,講主角的媽媽懂得讓摺紙動物活起來,成為他兒時玩具。這神奇力量來自媽媽小時候學到的。媽媽是中國人,嫁到美國,文化衝擊,兒子長大越來越不懂媽,也不喜歡自己的中國血統,媽媽努力融合,兒子卻越走越遠,摺紙動物也失去魔力了。這篇感情真摯,看到兩地文化的價值衝突。

《生活的負擔》(You’ll Always Have the Burden With You)考古學家研究外星文明,翻譯出巨著,講了一個偉大的英雄故事。主角卻發現,那翻譯太加鹽加醋,文本其實是稅務法,不過沒人會相信他。這篇可追蹤到作者本身也有做過律師。

《天籟之音》(Music of the Spheres)數學家因身體所限不能安裝上視覺增強,因此不能理解最新的數學理論的突破。你可以說語言、文字、紙筆等,增強人類思考邏輯的工具,但這些都是能學懂的事。身體改造就成為另一條界線,和可能做成新的階級對立。

《結繩記事》(Tying Knots) 科學家造訪古老村落,找到仍以結繩記事的人,其中的結繩之法,可以應用到蛋白摺疊的VR之上。可悲的卻是研究這些的大企業,以不能重新栽種的機改種子來換取技術,使這些人陷入每年得買種子的負擔。

《幻象》(Simulacrum) 真實立體投影式的記錄與重播,技術進步,但使人留戀回憶過去,及著重要記錄完美一刻。這其實跟照相機或攝影機一樣,但又再上一個級數。女兒有一次看到父親私下重播偷情片段,接受不了他對母親的不忠,即使這是她母親討論過後許可的行為。她不見父親,父親也為此後悔,刪去偷情片段,變成經常重播女兒兒時的片段。後來母親病危,請她原諒父親。她得知父親經常看她兒時舊片,卻更火起,因為立體記憶並不能代替她啊。

《完美匹配》(The Perfect Match) 監控式資本主義,其實正在發生。故事中的個人AI助理,可以提借很合心意的選擇,於是我們便漸漸放棄選擇,全聽AI的。主角本來是享受,但認識一個女孩對此免疫,忠告他現在其實是AI替你思考,而他們其實只是利字當頭。一如《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一書所言,這種推介有賴全天候的監控之餘,還可能做成歧視,例如根據演算法優法令到某地方的房地產較多有色人種。

《解枷神靈》(The Gods Will Not Be Chained)、《天堂戰爭》(The Gods Will Not Be Slain)、《死得其所》(The Gods Have Not Died in Vain) (末日三步曲) 裏面的神靈,就是大腦上載到網絡的第一批人類,大公司將他們數位化,來繼續替他們做事,但他們仍有人格,一些覺醒的神靈,討厭做奴隸,轉而向人類宣戰。主角父親死前被數位化,則取較溫和路線,阻止其他神靈入侵各國的軍事系統引發世界戰,這是神靈之戰爭。後來,這些後人類有些被「收伏」,卻也滋生出新一代完全是網絡誕生的「人類」。

《播種》(The Last Seed)太空事業已然漸走下坡,主角夢想成為太空人,最後上到太空卻只能看著地球開始世界大戰,糧水有限,奔向太空,留人類一脈。

《猴子》(Monkeys)有關猴子能否打出一篇文章的研究假想。

《上海48小時:國際游客周末觀光指南》(Shanghai in 48 Hours)就是中國風情話,但配上近未來背景。

回應

Reposts

  • Shaun_Me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