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卷筆記 – 乘客與創造者

韓松是中國科幻作家,這是他一本短篇集合,也是我第一次看他的作品。他寫的故事寓言性比較強的,比較富於幻想,科學上不硬,用於議題設定。這些故事感覺都是陰陰沉沉,角色對於重大事件的發生,都只是無力,甚至有絕望感。這當然關係到他的主角其實都只是平民百姓,沒有權力也不是英雄,人浮於事。

兩個交通工具的故事,都有強烈寓意。《地鐵驚變》地鐵一直不停,然後每卡車廂有各自的演化,在混亂一篇之中新的生命形態誕生,演化列車其實沒有終點吧。《乘客與創造者》裏飛機代表一個系統,有其規律和權力關係,乘客自小已被灌輸應有的生活形態,即使有懷疑和不理解,大多數人還是放在心裏。主角被發現原來是機長,為何變成普通乘客已難考究,只希望他「覺醒」重掌力量,躲開機器系統的控制。

當中有幾篇有提到2003年的非典,主打是《青島之旅》,如果那時已經給他那麼肅殺之感,現在這情況則更難想像了。對於病毒傳播之快之廣,我們人類似乎是非常無力的,我們現代社會生活就建立在頻繁交流之上,要斷絕交流就如要打爛我們的文明。當然無論是人或是病毒,他們都會找到新的生態區位,只是過程對於我們來說並不容易。

也有國際關係作品《台灣漂移》講台灣島將漂移到大陸,中國政府和民間則視之為「回歸」之像,沒有一海之隔令政治形勢大幅改變,統一還是獨立,各派意見也出現。面對漂移,軍隊、地震專家、詩人來了又去。作者對此也沒有甚麼政治觀點要發表,只寫民間對此事的「花生」,政治問題並不會因為物理上的改變而消失。另一篇《長城》在美國國土發現中國長城,引起考古之謎,也挑戰國家民族的根源說法。

有關生死,《宇宙墓碑》本來看在實用角度替在太空探索而犠牲的人建立墓碑,是件不符效益的事,但犠牲的人如此多,這些墓碑的存在至使在生的人感到有關宇宙的工作不是徒勞,這令到修宇宙墓碑成為一項重大事業,不單要紀念人,還要填補心靈。《再生磚》一種能本來是環保的再生建築物料,要用災場作為原料,發展成一種能與死人溝通的媒介。這磚受到歡迎,有了靈性上的價值,在市場力量下要「開發」災場,原來開發的鄉村也滄海桑田了。後來外星人也來要再生磚,說到宇宙尺度浪漫點說大家都是星塵。這龐大產業下,最後的焦點卻只是主角和母親,在這當中的所得所失。再生磚始終沒有成為宇宙萬靈丹。

*